地处温江西北的温玉公路素有“最美梧桐大道”、“时空长廊”之美誉,全场11.5公里,从温江区政府所在地柳城镇到玉石乡(现为寿安街道办),道路两旁保存完好的数千棵树龄近50年的梧桐树,在整个川西平原极为罕见。
而当年并不是这样的,故事要从1976年讲起。那年我不到4周岁,在我模糊的印象中,都是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前杠上,忍受着一个来小时的颠簸(ten),才从赵家渡(玉石旁边)回到柳城镇。
再后来,那年5岁,跟着父母去“修河”,和一帮小朋友一起,到处捡石头,其实就是去玩。长大了才知道,为了更好的实现粮食增收,保障农业生产,1976年11月,温江县委调集全县民兵25000余人,组成14个民兵团,下编173个民兵连,开展杨柳河整治工程,新修碎石公路19公里,形成温玉路雏形。到1978年2月,温玉路提升改造为柏油路面。所以现在沿途有些河段的河坎上还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留下的“XX民兵连”文字痕迹。
6岁那年,也就是1978年,上学了,父母为了让我有个较好的学习条件,安排我在和盛镇小学学习,也就是温玉公路的中间,差不多7公里处。每个星期都会往返赵家渡与和盛镇之间,周末都会在路边梧桐树下,等待父母来接,也或搭乘有路过回赵家渡叔叔阿姨的自行车,更有和同学一路打闹玩耍,沿着杨柳河行走近6公里,吹着河风,数着公里桩,欺负着能逮到的牵牛琅琅,在长长的梧桐树荫下,徒步回家。
1981年随父母进城后,回赵家渡的时间就少了,一直到1989年高考失败后到地处和盛镇的温江三中复读,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和向往,再次频繁往返,奔行在温玉路上。 1994年大学毕业,分在四川省交通学校上班,交校地处杨柳河畔,校外沿河公路也是梧桐大道,属于温玉路的延伸路—温双公路,假期也常去踏水、和盛、镇子、寿安等温玉路沿途之地,和同学相聚。
时至今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变化,现在的梧桐大道已全面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梧桐大道不仅继续担当温江境内的主要干线,更成为著名的景观大道,周末出游人群的热门打卡点,大道的春夏秋冬的景色各不相同,美不胜收。温玉梧桐大道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美丽的宜居环境,更是强烈带动了沿途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