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认为一个人的认知状态,有四个境界: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像下意识 动作,开车)
如果你在创业,仅是某个行业里的行家,不知道潜在的技术潮流,最后发现颠覆这个行业的是另一家新公司。
人和人之间的唯一差别就是认知。其它 的都不重要。
所谓成长,就是来自于认知。
一,要学会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时间少一半,事情能否做的更好。
怎么让管理变得更有效率?本质是要减少真正所谓管理的亘,增加判断的量。增加帮团队在关键点做决定和梳理目标的量。
核心是转换思维,培养做判断的能力。而不是勤勉工作的能力。
二,战略的力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质是分清优先级。绝大部分人觉得战略的重心是战,其实是忽略,忽略就是能放弃什么?
不敢忽略,本质就是分不清优先级。
怎么建 ?
前提是认知清晰。有一个清晰 而必要的条件。
脑海里要有一个格式民, 叫大趋势;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找到关键的点,牢牢不放。不是最关键的点,学会妥协和让步。
思维有盲点是因为:视野不够宽,反思不够频。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格局。
三,三个管理维度:信息,时间,人
信息
人
格局
一:信息来说:人的本质就是一个CPU,运算能力再强,没有足够的数据输入也不会有产出。有足够大的信息输入,足够高的反思 频度,你才会有足够的信息输出,才会产生格局,做出正确判断。
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成长获得能力,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
信息如何输入:1)深入分析对手,花时间加大信息搜集,磨刀不误砍柴工。
2)定期遍访行业。了解行业,不然会失去行业认知。
3)不断招聘行业里的人。他们不仅带来工作,也带来行业里的认知。
一个领导者本质就是做正确的决定。
时间维度,我们都认为一件事情很重要,却没放精力和时间。
反问一下自己:时间如何分配的,构建格局花了多少时间,信息输入花了多少时间?关键人身上花了多少时间?是偶尔思考还是变成一种工作习惯了。
每人都想:有什么什么会?关键的人?关键点是什么?
回到人的维度:
一句话:学会通过管理一个人达到管一片的目的。
简化对人的管理,找到关键人。
在关键人上花足够多的时间,把足够的认知传递给这个人。让他做一群人的决定。
其次:简化目标。不要给一个人多目标,领导最大的职责是帮员工找一个简单的目标。
勤奋很重要,但聪明的勤奋才是关键。
整个行业的大格局,可以从热门趋势开始,先相信,再分析背后的规律。
要养成格局和破局结合的思维习惯。
认知升级的三剂解药:
解药一:坚信大趋势。
想法要立刻转为行动。盲目坚信,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形成认知。
解药二:对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
有一个对外求教的心态,非常重要,对外求教,是为了扩展你的视野,要找到带路党,吃过猪肉不一样。他们比你强不是他比你聪明,而是有着你不知道的认知。
解药三: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活在当下,恐惧时,想想错了又如何?多错才有机会对。你面对一个事情,想想最坏的结果 是什么?最坏结果 与你内心的恐惧,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恐惧就是恐惧本身,不肯尝试的本质是不敢面对所谓的失败。但这个失败的后果是什么?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其实绝大部分失败是没有后果的。
再一个面向未来,纠结时,想想五年后会怎样,会不会被淘汰?行业变化之快,超出我们的想象 。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而认知本身就是做决定。人和人一量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就是你和这些人最大的区别。你拥有的资源,兵力,都不重要,核心是你脑海里的大图和你认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