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138篇文章。6·18
一个话题,每一次都能写出更深刻的东西,也是武功高强的表现,真的是高手所为。这是一种思考的进步,一种成长的表现。怎么做一个精明的时间买卖人?
方法论是:想办法做那些一劳永逸的事情。说的直白点就是想办法拿自己的时间出售很多次。
为什么呢?因为我想明白了:为了获得财富自由,我必须寻找一个方式运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这是必经的途径,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用过即弃”的,甚至“不用也不得不弃”,并且时间不会再生、也不会给你“攒在一起让你放个大招”的机会,于是,只有一个办法,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越多次越好!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写畅销书,而不仅仅是畅销书。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对个体来说,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做到“把同一份时间出售许多次”?—— 我的意思是说,除了出版书之外。后来想明白了,一切内容制造,本质上来看都是这个类别的,书籍、唱片、动漫…… 或者更为精确一点,一切创意制造,都可能是这个类别的。
用产品思维去思考,到底自己要搞哪个方面的创作,哪个方面的创作,才是消费者需要的?
我的出发点是“就算我不是很厉害,我能不能卖得很厉害?”所以,我的思维是截然相反的,我认为如果读者不买,那肯定是我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我不仅是销售,我从一开始就明白我必须使用“产品思维”去考虑,产品思维里最重要的思考是什么呢?说穿了就很简单,不说穿,就是一张彻底蒙蔽你双眼的窗户纸:
刚需
对,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为重要了。若是你的产品是消费者的刚需,即便做得不足够好的,人们也会买;刚需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如果你的产品并不是消费者的刚需,无论做得多好,买的人也不会太多。一切的其它能力、其它品质,都在在此之后起作用的,不做刚需产品,剩下的无从谈起。
希望掌握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人,牢记一个概念:
刚需
还要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概念:
消费者以为的刚需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么多年的过程里,一直认真研究心理学的原因,我们不仅要理解别人,还要理解整个主要由别人构成的世界。不仅要理解它,还要与它融洽地相处,跟它做朋友,跟它共同成长……
未来,是能力者的天下。好在,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些能力都是可以习得的。无论是个人的创造力,还是观察分析别人的能力,这些都是可以习得的,都是经由训练掌握的。
更好的消息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些不像以前那么难了,信息的及时传达,资源的共享这些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现在的状态就好像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么东风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表达的是否准确。我们差的就是那一个上进的心,差的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个人商业模式的升级,最终还是落在,管理自己上。无论是哪种个人商业升级模式,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的好,无论有多少人因此走上了财富自由的道路,不论这条路多么清晰的刻在你的脑海里 ,只要是在管理自己这个方面出现差错,似乎,所有努力就瞬间瓦解。
自己,如何管理自己呢?
我始终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按常理说,每个人骨子里都是希望自己变好的,可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千差万别呢?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觉得思来想去,有一个点就是好多人是害怕的,是恐惧的。他们害怕的是若是自己付出一些代价,而最后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只是有一点,他们没有弄明白,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原古社会,他们还是像婴儿一样思考 ,什么时候这个世界的原则也不是说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在最起初的时候,付出可能是没有回报的,更不要提及时的回报了。只是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我们的阅历不断的丰富,对于技能技术的掌握越来越熟练,我们慢慢地发现,嗯,一份付出可能有一份收获,也可能你的付出也许能够获得很快的回报。越往后,有一天,站在金字塔的顶尖,同样的付出获得回报可能是超乎想象的。这是真的的发展轨迹。每个人都是从零到一。
还有个思考,就是为什么我会避免选择在服务行业从业?因为服务行业的问题在于,身处其中的人,几乎完全没办法运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你的时间貌似在那里永远只能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 这对我们这种人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即便是最初的时候没办法从事了这个行业(我自己不就当过老师吗?又,谁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没办法”的时候呢?),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恰当的时候跳出来,摆脱不能更多运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尴尬。
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会被机器替代。
要打磨那种机器替代不了的能力,要打磨那种社我的技能。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切实能让自己成长的事情上。与人争吵,生闷气,多么可怕 。生命短暂,生命美好,勿虚度光阴。
自勉。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