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同行聚在一起聊聊自己的学生,听了很多都是:唉,这些学生基础这么差,怎么教?要不就是:这么懒,单词都不背还怎么学英语?甚至还有:到了高中,祖宗的祖还写成主人的主等等这样的话。诚然,这些都是事实。是的,我所在的学校处于乡镇中学,学生的底子差,差到用语言都表达不了,你能想到多差就有多差。上面所提到的都是事实,但是作为老师老是抱怨学生的基础差,学生写错字这些对于自己老师本身的教学和对于学生的指导有帮助吗?没有!那怎么办?先让自己拥有《积极的力量》。
一 让自己更幸福
我们经常说要指导学生用一滴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所以老师自己首先要拥有教学的和学习的幸福感才能去感染学生。怎么做?
01 停止抱怨 天天说学生的基础差没有用,换个想法,怎么帮助他们打好基础。
02 开始行动 通过问卷调查或者是基础知识考核了解学生的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设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03及时反馈 学生的一丁点进步都是值得表扬的,他们进步了,作为老师才更有成就感,幸福感同样加强。
二 更健康
当老师的大多数都有什么咽喉炎,颈椎病。学生管理还有成绩的变动都会给老师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的工作。要让自己更健康,
01 释放压力。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通过其他活动比如参加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
02 加强运动。 很多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平时的运动做得较少,身体在一定压力下就会发出警报。所以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自己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工作。
03 保持积极心态。 学生的学习随着知识储备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不理想而着急上火。要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都有能力获得提高。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更好的发展。
三 更聪明
知识有四大区域。舒适区:知道自己知道的;分享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学习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盲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看到这么多个知道不知道的,估计很多人都晕了。其实细读起来就了解了。舒适区很容易理解,现在大家都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生活,工作。分享区也容易理解,就如同别人拿一种植物来给你看,
跟你说这是捻子,你一看,咦,这不就是大尼。哦,原来你认识但是只知道俗称而已。学习区,就是因为自己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不足才要去学习。而盲区就真的是连自己不知道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像瞎子一样。想要变得更聪明就要清楚自己不知道的是什么。怎么做?
01 采用角色互换来积极探索未知领域。角色互换,想像自己是在什么职位上或者是想去做什么,那么对应的职位要求或者是这件事需要具备的知识是什么,自己有没有?比如我去当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那信息技术老师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又比如当一名IT精英需要具备什么知识?沿着这条路线去探索,去寻找到自己不知道的领域。
02通过 学习来缩小盲区。从自己想像的角色中去寻找到自己的未知领域,那接下来就是去该领域学习。可以是向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请教,可以通过网络的课程学习又或者可以通过参加某种培训班来学习等等方式去缩小自己的盲区。
总之,力量不是来自于神,而是来自于自己。我们要拥有积极的力量,那就让自己变得更幸福,更聪明,更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