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空谈」第14期,我们来谈一谈「影响」。
有人的地方,就有影响。
别人在影响你,你也在影响别人。
很多人渴望更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出于利他还是利己的初衷;
家长们对影响力必定深有体会。孩子上学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思想和行为会有变化。于是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学区房、国际学校、私塾等各种形式,无非都是想让孩子暴露在合适的影响下。
我们被影响了,但却对此毫无察觉。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影响到底是什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想听音频的朋友,可以点击公众号链接收听(因知乎无法上传音频)——
保护内心从觉察影响开始 | 空谈#第14期 (音、视频)mp.weixin.qq.com
文稿如下——
影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
它藏身于无数的事件和场景当中。从一句话、一个动作,到一本书、一次演讲,从一个广告到一次谈判,从国家政策到全球议题,从家庭、学校、公司到各种场所……影响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影响到底是什么?神经层面解读
从神经元层面来看,当我们被成功地影响了,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大脑被成功地唤起了特定的神经回路,并让其运转起来。这些神经回路的运行,改变了我们的想法,改变了我们的行为。
对于这个过程,TED创始人Chris Anderson在《TED演讲的秘密》视频中,给出了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解说:"让我们到演讲者的大脑中看一看。数十亿神经元相互连接,互相缠绕。但是看这里,其中几百万个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想法。
难以置信的是,同样的连接方式,也同时在每一位听众的脑海中出现了。
是的,几分钟内,这种包含几百万神经元的特殊连接模式仅仅通过听和看,就传递进了1200个大脑之中。 "
从这个角度,你会发现,影响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种影响,在本质上都是人和人之间神经回路的传递。
从这个角度,你会重新理解养育、广告、自由、民主、命运……种种话题。
家庭的教养、学校的教育,是要在一片空白的大脑里,写入一些回路。为气候变化罢课的瑞典女孩Greta,至今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关于海洋塑料、饥饿的北极熊站在浮冰上的影片。无独有偶,我们在欧洲遇到的几个年轻人,都曾说起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心。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影响。
在广告里,无论是美食、新品、模特、还是欢乐的气氛,无非是想唤起你大脑里「想要」的回路,勾起欲望、导致购买。
而在西方国家,各种政治广告也在对选民施加影响,让其为政客投票。当民众在被影响的情况下投票,还是民众自己在做主吗?民主,也要打个问号。
再看看性格决定命运论。当人们被外界影响后,各种回路在大脑里交织,产生内部影响,这种内部影响又和外界影响复合在一起,成了人们口中难以捉摸的命运。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从神经元层面来看,一个想法是一团神经组块或是一组神经回路;而影响是想法的传递,是一组神经回路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另一些大脑。
为什么要觉察影响?
这是一个充满影响的世界,我们一直被影响,却几乎没有觉察,这造成了一些问题。
因为有些影响是健康的、适合你的,能让你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而有些不太健康、不适合你的影响,会撼动、打破、甚至瓦解你的现实。
在之前谈人生意义的「空谈」中,我们谈过现实是什么。
由于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系统,我们对同样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反应,这种不同的反应,形成每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所谓的现实。
当你被影响之后,你对世界的反应也发生了变化,你的内心世界随之变化,你的现实也在变化。而现实的不断瓦解和重构会让一个人感到迷茫。换句话说,影响,是让很多人迷茫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时,我们在心里感到焦虑、不安、烦躁,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这时,不妨问问自己,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周围人的态度、工作进展、物质改善或是关系的破裂…………,是否在撼动你的现实?
大脑的神经系统是非常敏感的。一丁点的外界信号,都会让它做出反应,只是我们察觉不到。
在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书《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一项研究,当受试者想到「老」这个字的时候,他们走路的速度就会变慢,但受试者自己是没有察觉的。
心理学者把这种影响,称之为启发效应或涟漪效应。如果抛开这些概念,本质上,这些都是大脑的神经元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
如何觉察到影响?
我们很容易受到影响,但是却很难察觉,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大脑太忙了。
在大脑过度兴奋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意识到影响。
在一个教室里,当所有学生都在说话,你谁也听不见。嘘——,安静下来,你说,一个一个学生说,你能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在海上,浪特别大的时候,你无法看清任何一个浪,但如果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涟漪,你都能看得特别清楚。
当你平静的时候,你才能觉察到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把大脑平静下来?
这就需要正念,需要费些功夫。当被这个世界影响了这么多年之后,我们已经有了很多非常顽固的思维习惯。
要想让大脑平静,我们需要通过正念对现在大脑的状态做一个调整,让其恢复平静,我们才能够重新具备觉察影响的能力。
在正念冥想中,我们每天单独辟出一块时间,让自己安静一下,暂时隔绝外界的影响。观察呼吸,观察身体,观察情绪,观察感觉,观察内心,不做任何判断,只是去观察。
觉察到影响后,你可以选择接受或不作反应
有时候,我们能够察觉到自己被影响了。比如,身边人在做的事、买的东西,勾起了你的欲望。
当觉察到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有了选项:接受影响,不接受影响。
如果这个影响是适合你的,那就接受。你无需多做什么,因为你每天都在被影响。
实际上,懂得内心规律的人,或者会「哄骗」大脑的人,会主动去寻求好的影响,让内心感到平静、快乐、稳定。
但如果这个影响不适合你,你不想接受时,就需要费点功夫,用点智慧了。因为我们越是想忘掉什么,越是在加强它。
这时,我们需要正念。正,矫正;念,念头。
正念,即矫正你的想法。你需要合适地想,唤起合适的神经回路,大脑才会感到平静和愉悦。
在正念里,有一个核心理念是不反应/non-reaction。当你不介怀、不在乎、不理会的时候,你便远离了影响。
换句话说,当你意识到影响的时候,你还去跟它交互,你就被影响了。
而当你意识到影响,但是不介怀、不在乎、不理会,任它来去,你便放掉了这个想法,极大地淡化了影响。
如何才能不介怀?
这和我们在冥想中的体验是相通的。
在冥想时,我们关注呼吸带来的感觉,去感受呼吸,感受身体。某些时刻,你会突然领悟到,此时此刻,这一片时空,是你当下唯一且真正拥有的东西。与其和想法较劲,不如感受这一刻。
想法会来,由它来;想法会在,由它在;想法会走,由它走。
如果在冥想中,你练就了一些应付走神的功夫,
那么在生活中,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良影响。
不介怀是一种功夫,需要练习,而不只是口头说说。
不反应是智慧,但适时反应是大智慧
在个人生活中,对于一些不适合的影响,我们可以不反应、不介怀、不在乎。
但是在道德层面,当有些影响很坏、很糟糕的时候,我们依旧不反应吗?
这就涉及到了正念的一个核心问题。现在市面上很多谈正念的书籍、课程和产品,都在告诉你,如何让自己过得平静放松,都是在谈个人层面的问题。
但大家别忘了,人类社会是一个网络,我们每个人是其中的一个节点,我们在跟不同的人交互。
当这种不良影响出现的时候,它影响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以个人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在那种环境下,看似不反应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但他是个非常自私的行为,自私行为往往导致自己受到影响。
因为当你周围的人都受到影响之后,对你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强,你需要有更强的正念来抵抗,难度更大。
但如果你选择站出来,挑战、抵制这影响,这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但最后让你自己得到更好的保护,这种无私反而变成一种最高形式的自私。
这也是为什么在群体中维持道德感、正义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正念要让大家过一种非常高尚的生活,而不只是缓解你的焦虑问题,缓解你的自我问题。
当我们意识到正念既有个人角度,也有群体角度之后,这两个角度的和谐共处才是正念的核心。
通过正念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如何运转的,而且我们会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规律是一样的。
你既可以运用内心规律来让自己获得平静快乐;同时也需要有很强的道德感,运用这些规律,让所有人变得更好。
本文要点回顾:
当我们被影响了,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大脑被成功地唤起了特定的神经回路,并让其运转起来。这些神经回路的运行,改变了我们的想法,改变了我们的行为。
在大脑过度兴奋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意识到影响。
如果你意识到影响,但是不反应、不介怀、不在乎,任它来去,你便放掉了这个想法,淡化了影响。
正念要让大家过一种非常高尚的生活,让所有人变得更好;而不只是缓解个人的内心冲突。
分享人 & 作者——
Cico,荷兰在读博士,研究兴趣涉及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信息的交叉领域 。对中、英文的深度使用,和中西方现实的深度交互,帮助他觉察大脑的规律和语言的局限。近年的正念冥想练习又整合融汇其以往的积累,令其重塑心智,有所体悟,开启分享之旅。个人网站 https://hi-i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