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标题:成为你自己。
当然不止于今天,无数次“成为你自己”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被显现,安慰着失意的人,激励着努力的人,共情着探索的人,成为你自己,像是一个人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它的魅力在于,似乎是干净切断了社会期待的评判的标准,以人为本,以自己为最高的检视标准,来审视一个人的生活。似乎以此,就可以摆脱因社会和他人价值观而带来的压抑和扭曲。
曾经我也是这句话的忠实信徒,觉得做别人也太逊了,做自己才是最酷的。
而在这做自己渐渐铺天盖地,成为一个大众的共识性的东西时,我又开始怀疑,这是真的吗?
什么才算是你自己?自己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和他人之外,拥有自由意志和行为能力的存在吗?
当回塑人生的源头,当凭借自身无法独立时,必须无条件由养育者来照顾,而渐渐发展出的能力,无一不是对养育者或他人的模仿。
甚至于成长,不过是一场对不同对象的模仿。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对象提供样本,让你渴望成为的模板,你不仅在生活方式上、言行举止上,就算是自认为私密无比的思想,也会在经意或者不经意间发现,早就有人同样想过,并以更精妙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什么是独立于社会和他人之外的自已呢?自己不过是有着和亿万人类大同小异的基因,被生活的环境和他人所塑造的产物,谈不到新奇,更没什么独特。
成为你自己,与其说是一个概念,一场唤起,一次刺激,不如说是一句漂亮话。
因为,根本就没有你自己。你不过是各种因缘际会的一个存在,又会随着各种条件要素的变化随之改变的现状,到底什么是你?
童年时那个天真纯洁,满心欢喜,有着无尽幻想的人,是你吗?
少年时那个豪情万丈,野心勃勃想要改变世界的人,是你吗?
青年时在事业里冲突前行,在爱情里悲欢离合,笑着流泪的人,是你吗?
中年时上有父母不断衰老下有孩子倔强顽皮,无数次叹息的人,是你吗?
皱纹初生,白发初长时,在镜子里惊讶的人,是你吗?
伺候于病床前,看亲人受病疼之苦,心疼而无能为力的人,是你吗?
无数个人生的瞬间同时向你扑来,你看见三岁的你、六岁的你、十岁的你、十六岁的你、二十岁的你、三十岁的你、四十岁的你、五十岁的你,一大群你杂乱的,带着各自的步伐和速度,经过你,又离开你。
他们都是你,他们又都不是你,你在看着他们,他们却不再看你。
请问,如何成为你自己?你自己拥有无穷无尽的分身,分布在每一个时间和空间相交的点上,每一个分身都是你,又都不是你。
你根本无法笃定,可以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是成为两岁可以吃饭无须喂食的自己,还是成为十岁组织能力超绝总有一群伙伴跟随的自己,还是成为三十岁事业上一骑绝尘遥遥领先的自己,还是成为四十岁儿女双全家庭幸福的自己。
你以为你有得选,你以为自己是自己成为的?
这句话就像是在说,让树成为树,让花成为花。听上去无懈可击,其实不严谨,树成为树有两个条件,一是本身就是树,二是合适的环境让其生长为树。花成为花也一样,本身是花,环境让其有开放的条件。
想成为自己,只是具备了是自己这一个条件,而社会和他人让你成为自己,是另外一个决定因素。
别被成为你自己这样的漂亮话迷惑了,自己不过是整个世界里微小的一个存在,不具有嘲笑和否定社会的条件,反而是,如何最好的利用好社会和他人,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更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