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在站牌等公交车,15分钟后车才来,车上的人也很多。在排除万难挤上车之后,我找到一个可以抓扶的地方站定。正当我准备用耳机里的歌曲消磨无聊的坐车时间时,我看到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奶奶。此时这位老奶奶和我一样在拥挤的车上站着,我一开始有点疑惑,因为这位奶奶年事已高,不应该是站着的呀。这时,我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想帮助这位老人,让她能在拥挤的车上找到一个位置坐着,但是我又怕会错意,是不是老人自己不想坐呢?带着疑问,我开始关注这位老人。
首先,我发现她抓扶手很吃力,站着的样子也很勉强,我就判断出她可能不是自愿想站着。其次,我在想是不是靠近她站着的座位上坐着两位老年人呢?于是我带着疑惑,把目光放到了这两个座位上,这时我发现这两个座位上分别坐着年纪大约在45-50岁之间的中年男女。
那么,我又接着想,这两位中年男女是不是没看到旁边站着的是一位老人呢?又或者是他们看见了但是自己身体不适或者行动不便而没有给老人让座呢?
然后,我就快速的观察他们,就在这时,车子转弯,车上的人都一个趔趄。老人没站稳,身体有一个很大的摆动,这位男子说时迟那时快,扬起手来,我还以为他是要扶老人,没想到他的手像抛物线一样滑落下来,去摸自己放在脚边的袋子,怕老人由于身体摆动而踩到。而他的眼神,很随意的扫了一眼老人,然后就转过头去,看向窗外。这时,我就不行了呀,我想冲上去揪着他的衣领让他起来把座位让给老人坐。但是,我只能脑补那大快人心的场面,而现实是,我依旧默默地站在原地。。。
说一下我没有挺身而出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害怕,我是一个身高不足1米6,体重不到90斤的23岁年轻女性,当时我独自一人乘车出行,我怕交涉不当,惹祸上身,招来那位男子的恶语相向甚至暴力,所以,我选择了沉默。。。为此,我到现在还是深深地自责着,因为车上很多人,其中不乏跟我年纪相仿的青年男女,他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老人。我说这个不是想为自己开脱,我承认自己很自私,也很懦弱,可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勇敢起来。
接着,我就开始观察后面那位中年妇女,她距离我很远,我完全看不清楚她的脸,她的头偏向窗外并且朝下低着,像是睡觉。但是,过了一会,随着车上乘客缓慢挪动,那位老人离她稍微近了一些,她抬头看见了老人,然后对老人说了一句:“你坐吧。”老人说:“没事,我不坐。”这个中年妇女回落目光的时候正好和我相迎,然后她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这位老人。老人坐到座位上之后,深深地出了一口气,一只手放到了前一个座位的椅背上,我发现她这只手的指关节都有些发白了。。。
下了车之后,我很快遗忘了这个事情,可是今天参加了一个教师培训。讲课的老师说到,素质教育观要求的三维目标观都有什么啊?在座的我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老师说,前两种都很好理解,也能给学生们讲授,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该如何给学生讲授呢?
这时我想到了课前,老师让我们做的中考卷子中的一篇阅读《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大意讲的是作者家境贫穷,因为要交五块钱竞赛报名费,作者跟着父亲冒着风雪赶路去县城卖柴,面对买柴人的不尊重,甚至把钱扔到地上,父亲选择了隐忍,弯腰把钱捡了起来,也给了我一句叮嘱,“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这篇阅读中有一道题,是这样问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师跟我们说学生有很多答案,有的甚至会答,这位父亲是一个很窝囊、没骨气的人。如果学生是这样答的,那么他的问题就不是知识学的不扎实了,而是三维目标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个因为自己父亲卖菜而感到丢人的学生,他能读懂这篇文章的核心是懂得感恩,尊重他人么?
这又让我联想到一句话:知识是不会教育人的,只有人才能教育人。
今天我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两位中年男女,面对年事已高的老人,一个视而不见,一个面子上过不去了才站起来给老人让座。如果教育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许这样的现象会与日俱增。
这也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师范”二字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二者缺一不可,仅以此文反思今日懦弱的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才不罔顾“师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