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朋友送来一袋毛线编织礼物,老公和女儿去门口拿。回到家两孩子拆礼物过程中吵闹起来。
中界:这么快把包装纸都撕开扔地上了,我想拍个照片都不可以了!这两孩子怎么这么没素质,有必要这么着急拆吗?是我教的不好才这样的。拆了还相互占为己有,我说过这些礼物送给你们了吗?
内界:生气 失落 烦躁
自我核对:我生气是因为他们拆礼物吗?不是!我失落是因为我不能拍照发朋友圈了?是
烦躁是因为他们吵闹?是
自我一致性表达:拆礼物,这只是一个看得见是行为,是我对这个行为的解读贴了标签:孩子们没素质,是因为我没教好,我不够好。我不能允许我的孩子表现出这副猴急猴急的模样,我需要他们斯斯文文地看看,欣赏欣赏礼物。可是这样不符合孩子的特点啊!而且我为什么潜意识里有对他们斯文表现的期待呢?因为他们的表现代表我的教育,我的价值。看到了我的自我价值感不高,所以一看到他们不符合我心底的期待我就烦躁了。
自我一致性行为:感受呼吸,感受胸口的一团气,堵住了。大口大口地呼吸。
对外一致性表达:妈妈看到你们“咋咋咋”把包装都拆了,心里的火一下子被烧起来。拆礼物要这么着急干什么?(语气状态带着指责)
毛线编织的礼物是很干净的,你们刚才抓了鸡腿的手摸上去,就油乎乎的。以前一个毛线粽子也是这样,拆了抢,然后没玩一会就扔边上。(找理由)
别人送来是一片心意,我们也要好好接收才是呀!(空洞说教)
两孩子都愣在对面,儿子说:“妈妈,你生气了。”女儿说:“妈妈,小孩子看到这么漂亮的礼物都会这样的呀!”
通透的语言,提醒了我,他们都是正常的,是我自己跌入中界了,自编自导了一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