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是一名高中生父母的首要选项
——一次小冲突引发的思考
我站在路口,看着他——我的孩子,一名升入高中一个半月的高一学生,拖着行李箱,在路对面等待红绿灯变换,我默默的看着,内心的怒火在上升,内心有个小声音不断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下了学校班车不先回家?为什么要多饶那么多路与萌一起去他家小区?不知道我多担忧吗?为什么?究竟为了什么?”。看着他走近,走近我,他看到我,有那一刹那惊奇,我急切地、生气地问:“你怎么不先回家?走那么远去做什么?”,我的严厉的语气有点吓到他了,空气瞬间凝固,他表情木然的回答我:“我就是说了会话”。
我:“我走到车站来接你,看到有高一的学生,问她,她说下车很多人,都往那边走了,我却没有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你,我多着急!为什么你没坐上车?你去了哪里?无数个问题涌上心头,你不知道我有多着急?多担忧吗?”,
他:“我不知道”。
我愤怒了,那一刻,我不知道我的眼睛是不是能看见火星:“你说你不知道我在家里等你等的很着急?!好,那你以后失踪了,我是不是也不要找你?因为我不需要担忧!”,他有些惊讶我的言语如此冷酷,我感觉到他看我的眼神有一丝惶恐,但是,他还是坚持说:“我不就是说了会话吗,我没觉得我做错什么。” 我气结“行,你没错”。一路沉默,彼此不理会,到家。
我内心很火大,我的孩子竟然体会不到我担忧、等待的心情?我的家庭教育很失败。越想越生气,我再度发难:“你为什么会想不到我着急?你不知道班车群里说你们坐不上车我很着急吗?”
他流泪了,那一刻我心被刺到了,心里有个小声音说也许我不该这么凶他,他流着眼泪说“我不知道这些,现在,你要是听的进去我说话,我就解释,你要是听不进去,我就直接说对不起”。
我看着他清澈、湿润的眼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我说好,你说。他说:“我们一路上说话,没说完,下车后想继续聊,我想着多走这一段也就晚一会回家,你反正在家里等我回来 ,那我过会回来就是了,我不知道班车群反应坐不上车的事,我也不知道你会下楼去车站接我”。
看他流泪我已经后悔发火了,听完他的解释也基本释怀了,但我还是说“那也不应该,报平安是家人之间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对彼此负责。以后不要这样反常做事”,他说:“好,我知道了”。我就去准备午饭了,吃饭时我们彼此都平和了。
我们的小冲突能顺利化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他没有顺着自己的思维方式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我采取生气的方式;也没有单一的顺从我,直接说对不起完事,而是主动沟通解释,尝试让我理解他,让我理解他的思考逻辑。是他的坚持,让我们母子得以平和的度过了本次大休。
我感受到孩子内心有一种信念——能解决、能行的信念。当我怒气相向时,他没有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而是主动选择了沟通。是我一时情绪失控,引发了冲突,可是他却流着眼泪化解了,我感受到他的成长,感受到那颗有担当、有责任的心,他长大了。
送他返校后,偶然又回想起这一切,我开始反思,我知道那一刻令我生气的是他为什么不先回家,无端引发了我的担忧!我又进一步放大了我的担忧,却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如果班车有问题而他处理不了时应该会给我电话的,没有给我电话,说明他能处理。而他也并非不体谅我的担忧,而是认为与同学交流学习正在紧要处,不想停,而晚几分钟回家也没关系。所以说,他是经过思考后作出的决定,
他已经不是那个需要我百般叮咛、万般嘱咐的小孩子了,他长大了,他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他能区分什么该做、什么该放缓、而什么不该做,他开始尝试担当,尝试为自己负责了。我应该相信他独自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应该信任他的选择与决定。
我爱孩子,父母都爱孩子,但我们却总是在无意中伤害到孩子,我们都太笃定我们的设想了,我们预设了路线,规定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就要这样执行,违反了,就是不不体会我们的心情。我们怎么可以如此傲慢?如此笃定我们设定的路线就是合适的呢?在我们眼里他还是个孩子——一切依赖父母的孩子。不,他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他身体长高了,他的大脑也发育到开始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了。在我们叮嘱时,他嘴里经常回复我们的话语不再是“好的,妈妈”,而是“我会看着办的,妈妈”。我们不能再用对待他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方式与他互动了,我们要尊重他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的世界注定是要他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成长。
在他的世界里,我们的角色不再是编剧了,我们时而要化身配角,在他需要时,陪伴他、给予力量与支撑;我们时而化身为观众,在他精彩演绎时,给予赞赏。我们要随时准备好进入他的世界,站在他的立场去理解他,与他共情。
放弃掉我们作为父母的优越感吧,放弃掉我们作为父母的控制欲吧,他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他自己。在日渐成长的孩子面前,我们最该做的是放下自己,放下那些限制,放下那些预设,放下牵绊,静静的关注着,欣赏他,尊重他的选择,认同他的决定,认真的倾听他,释放他的灵性,他自会绽放出属于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