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的那个故事是孔鲤过庭的典故,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人的教育其实没有那么呆板,甚至可以说是活活泼泼,花样百出。
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孟母三迁,剪断织布机教育儿子,老奶奶磨铁杵成针,教育小李白,做人做事要有恒心。
唯有一颗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古人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比我们现代人高明的多,也有趣了很多。
因此,我们要好好挖掘我们传统文化里面的智慧宝藏,那么我们知道了古代教育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古代教育的论著又给我们现代教育提供了那些借鉴和启迪呢。
孔老夫子和古圣先贤又给我们留下了那些跨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们循着古人的脚步,一起去探索传统文化的教育瑰宝!
“兴于诗,立于礼,成千乐。”,这三个方面是孔子的教学大纲,也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要学习语言表达,文字表法,这是最基础的课程。
有了文化方面的教育还要有品德修养方面的教学,也就是现在一般说的“德艺双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孔子最后的教学的终极目标回归到音乐上面来,老人家还真是可爱。一般解释《论语》都把这句话解释称为音乐,孔子又不是艺术家。
何况就算他老人家是艺术家,孔子他老人家也不可能认为仅仅只靠音乐就可以实现“中国梦”,这也有点不现实。
孔子的“礼乐兴邦”,是说依靠仁政的道德教化,可以让人人归于安乐和喜悦,这是回归心性的教育,这是自动自发的快乐。发自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
古人有句话正好是这段话的注脚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孔子他认为诗和礼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回归心性的教育,达到内心真正的快乐和喜乐,实际上这个宗旨《论语》一开篇就提了出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开篇已经点出了孔子全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孔老夫子的教学理念是治国平天下,我们看这个开篇好像和治国关系不太大。
如果是这样的,孔门弟子也不会把这几句话当做孔夫子教学的一个宗旨概括出来,更不会把这几句话当做《论语》的宗旨,《论语》的宗旨就是孔子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孔子整个思想的一个宗旨。
我们来看一下,孔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开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那么有人会问,孔老夫子的教学目标不是治国平天下,拯救天下苍生的吗?这两点怎么看都有点像乐天乐水的乐天派,有些看破红尘的倾向,哪里会是孔老夫子的思想,这不会孔子门徒自己的观点假托孔子之口说出来的吧。
这个问题,我们从史学的角度无法考证,但是可以从现有的观点来推理疏导。
首先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我们都知道,春秋时代影响最大的两家流派就是儒家和道家,这两家在春秋战国时代辩论很激烈,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佛家那个时候还没有传入中国。
所以,儒生编撰的这部孔夫子语录集《论语》表现强烈的出世思想可能性不大,既然不是讲的出世,那是不是孔老夫子周游列国,游说君王,仁政不被采用,先王之道不被推崇,他老人家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如果这样认为的话,孔老夫子和儒家也不会被统治者大力推崇。
既然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儒家道统可以支撑庞大的封建王朝运转,就说明儒家思想不是悲观主义,因为悲观主义不能刺激经济发展,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缓和阶级矛盾,对先进文化的反向能动。
政治经济学早已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儒家的思想是属于消极避世的,那也不需要被统治者推崇到那么高的地位,成为左右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思潮。
因为这种思想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会阻碍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在生产改良的过程中自然消亡。
事实证明,儒家思想支持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国的强大运作,可见他有很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历史背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理解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儒家思想的核心集中体现在《论语》这部书里面,《论语》的宗旨又体现在开头这三句话里面。这三句话该怎么样理解呢,再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来看看,古代读书人追求的三件事,立功,立德,立言。
古代读书讲究的是,“读书志在圣贤,做官心存君国。”我们看古人告诉读书人,要想做官为君上分忧,为国家定国安邦,这个就是读书人常常说的,“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这也是他们立功的范围,但是要想做到这个不朽的功勋,光宗耀祖,需要做到称为圣贤之人,才有可能做到这世间的种种功勋,才能用他们的智谋和学问造福天下苍生。
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了,《论语》的宗旨甚至于孔老夫子,儒家的整个核心思想就在于这两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两句话就是说的中国古代读书人所追求的做人境界,就是圣,贤,君子。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远道而来的客人啊,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都是一家人,这其实不仅仅是做人境界的追求了,更准确的说,这天下人人一家亲,五湖四海皆为兄弟姐妹,这不是天下大同又是什么呢?
换句话说,孔老夫子认为如果人人能够成为圣贤之人,那么就可以实现天下大同这一儒家的最高执政理念了,那么在孔老夫子的课堂上,曾点提出来,“风乎舞雩,吟而归!”孔子说,那我和点你一起去吧!
孔子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贤,人人立志成为圣贤,那么上古先王之风又怎么不能恢复呢?这是孔子的思想宗旨,“人人皆可成为圣人,人人立志成为圣人,则可以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