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
——全国第八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之光华论坛
张文质老师说:我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遇到一起出发的人。教育行走,让我们相遇,遇见彼此,开启一段别样的旅程。
(一)
量子无限,青春无敌——教育行走,让我们一直向前!
7月23日晚7点,量子学校教师风彩展示在北京师范大学大亚湾学校海浪音乐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教育行走营员们,聆听了一场令人震撼的量子学校教师风采展示会。
(1)基于选择,实现自我跃迁
——北师大实验学校 帅志豪
帅志豪老师做了《基于选择,实现自我跃迁》,讲述了自己打破学科、年段,实现个性化项目学习团队。让我们感受到大亚湾学校把人放在中央,项目负责制和合作关系下,学校给予每一名教师充分的信任,让每一名教师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与精彩,团队抱团成长,实现了共创、共享、共建、共生、共赢的大规模、个性化大量子场,在这个量子场里,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星空,成为更加璀璨的星星。
正是在这所“把人放在中央,以爱打底”的学校文化背景下,全员组阁,赋予每一个教师平等选择的权力;合作伙伴式关系,给予每一位老师主动想事、主动做事、主动成事的机会;我才能通过四年四次选择,实现自己四次不同的量子跃迁。这样跃迁和进化的故事在我校比比皆是。
(2)教师何为之量子管理赋能教师
——北师大实验学校 刘洁惠
刘洁惠老师分享了《量子管理下的我们,如何做一名冒险家》,量子学校的教师拥有丰富的视野、想象力、好奇心、独立思考、敢想敢做的行动力,学校会给予更大的信任。她从“我们为什么要出发”“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课堂内外的开放、关联、链接与创造”等方面,以具体案例,来具体分析,量子学校的项目管理与实施方式,希望老师们都去做冒险家,遇见更多美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3)《量子文化下的校园生态》
——北师大实验学校 卢圳
量子组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北师大实验学校引进了量子管理模式,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是量子管理的特性之一。“我思故我在”,通过全员组阁竞岗位,激发量子个体主动(思考)想事并主动成事。量子校园会给予每个创造者足够的创新空间,比如学校国旗护卫队、三年级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等多个项目的诞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这还不够,鱼有了,技能有了,我们还缺一片大海,而量子文化就为师生提供了一片汪洋大海,供垂钓者们尽显才华,让他们客行天下!
卢圳做了《教育行走——量子文化下的校园生态》,从他的分享中,我们体会到北师大实验学校率先引进了量子文化,把人放在中心,以爱打底。卢老师对量子管理、量子文化、量子文化下的校园、量子们的价值观等方面,号召新教师要敢想、敢做,敢于定目标,一定要坚守量子文化给我们的可为空间、内驱力,共同描绘新的篇章。
(4)建模思维”助力语文素养落地
——北师大实验学校 朱建钊
朱建钊老师以“建模思维助力语文素养落地”向与会老师分享了他在书写,朗读,阅读,写作四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朱老师用简单的模型将复杂的书写结构规律进行整合,帮助学生能够通过书写模型指导自己的书写结构,进而提高写好字的效率和兴趣。朱老师用图形模型总结整本书中的结构思路,指导学生进行读写创作,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最后朱老师还用生活中的常见的模型总结梳理出能够帮助学生“以声传情”的朗读核心逻辑和技巧。朱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建模思维”是如何帮助学生语文素养落地的。
(5)《三年级语文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项目视域下的语文课程再造》
——北师大实验学校 何洲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相继推出的《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及《2022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炉,无不剑指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求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空间的转变。新变革催生新的教育形态和教学组织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这一改革发展要求。在量子世界观的指导下,依据“新课标”,我们三年级的量子团队改变原有的范式,实施了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项目并对语文课程再造,我们设计了习字育人课程再造子项目;海量阅读课程再造子项目;生活习作课程再造子项目。
何洲老师做了《三年级语文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项目视域下的语文课程再造》,她从三年级语文课程再造的架构开始分享,在写字课中基础本、采蜜本、试卷书写等,提供脚手架,到达变革提速训练,尊重孩子们个性化的差异,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书写。在阅读教学中,尊重每个孩子们的表达,让孩子们爱上表达,自信表达。在习作时可以写“看”出来的作文、“种”出来的作文、“吃”出来的作文、“想”出来的作文,实现了量子跃迁,达到了项目的目标,构建了大语文的量子场。
(6)《玩出科学素养》
——北师大实验学校 陈思婧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保护孩子好奇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求真的探索欲、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习惯等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里,以玩中学、做中创的探究性教学为主要模式。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STEAM课程理念,开展各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合适的项目学习,充分培养每一位孩子的科学素养。在学生探究性教学中,坚持以下原则:
能动手实验的,不以讲解代替;
能做单独实验的,不以小组实验代替;
能在小组内单独做实验的,不以演示实验代替;
能到现场做实验的,绝对不以在实验室做实验代替。
孩子们常常亲历科学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科学魅力,在兴趣盎然中探索与发现。当孩子们的好奇心常常得到满足,求知欲、探索欲常常被激发,科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逐渐都会形成,自然而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陈思婧老师分享了《玩出科学素养--聚多元量子势能,建自主跃迁生态》,分享了学校让师生自主跃迁的生态,师生自主跃迁的过程等。以案例来分析,展示基于儿童的立场、学科的立场、育人的立场、教育心理学的立场,构建开放、融合、多元、丰富的科学课程,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及资源的整合者,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帮助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孩子,在不同的搭建场上实现发展的可能性。创新的科学活动,使现场爆发了阵阵掌声,这样的课堂又是多么的生动,又何尝不是我们所追寻的呢?
(7)量子视域下的家校共育文化
——北师大实验学校 陈晓光
陈晓光老师分享了《量子视域下的家校共育文化》,从2016年家委会开始创建,家委会在协助学校管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协调家校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了学校和家长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剖析了是一切为了孩子让家长们如此用心,是家委们的创新、自主让量子场充满活力。他以《江城子· 家委颂》“展望未来,情比桥更坚,唯将爱心助教育,树榜样,薪火传”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他分享一则筑桥的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为了把桥筑牢,做了很多调研。可见,这座桥,有基础,筑得牢。这座桥梁筑成后,车水马龙。以其中的几个项目为例,如培训部组织的家长一日之师,邀请专业的八年级家长前来给八年级孩子们讲述《青春期你好》,让孩子正确认识青春期,还有六年级进行的性格色彩沙龙,了解自己,了解父母,学会沟通。
以及家长亲子关系沙龙,避免冲突,解决冲突。您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些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兼顾学生、家长,二是为需求而服务,三是可持续,常态化。
也许您也有疑问,是什么支撑他们做的这么好?有工资?没有!得到特别的名声?大多是默默无闻。以他个人的视角,探寻下其中缘由。
五年前,“故事爸妈”进校给孩子讲故事时,“妈妈,你怎么不叫我回答问题?”“孩子,妈妈可以回家再给你讲,把机会留给其他孩子吧。”
他分享了他们班级的家委,也是整所学校所有家委的缩影!他们早已成为了学校的一部分!是这量子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深究家委做的这么好的原因,那一定是这句话了:一切为了孩子!家委主席说,是学校领导、老师做的好,家委全心全意付出,他说,是家委、家长做得好,教师也更愿意全心全意付出!相辅相成,珠联璧合!
他写了一首朴素的打油诗,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借此机会送给他们的家委们——
江城子·家委颂
义字当先为哪般?经风雨,历艰难。以爱为底,携手育童顽。不求虚名与利益,如蜡烛,似春蚕。
家校筑桥逾七年,回过往,星灿灿。展望未来,情比桥更坚。唯将爱心助教育,树榜样,薪火传。
(二)
多维分享,缤纷教育——教育行走,我们矢志不渝!
【小论坛】蒋铭国:《从平凡到卓越——一线教师年入100张证书“神话”解密暨逆袭喜录国防科技大学背后密码》
蒋铭国老师主持的论坛是《从平凡到卓越——一线教师年入100张证书“神话”解密》。本次论坛蒋老师从近三年收获、子女成长、密码探寻、人生启示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蒋老师认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改变,从写作开始”“相信相信的力量”“努力、承担、坚持”是他成长与蜕变的核心信念,“教育是慢的艺术”“充满期待,一切皆有可能”“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改变”则是他的成长所带来的人生启示。
最后蒋老师从四个方面总结: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应该给孩子时间,他们都会成长,只是花期不同。
充满期待,一切皆有可能。(相信相信的力量。)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改变。(看到光,追逐光,让光照进你的内心,一点点改变,一点点成长,进步!)
【小论坛】董文章: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
董老师从学校方面重点介绍教师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
1.目标设定
抓住中考的契机,董老师收集和整理高中录取的分数线、多少人数参加考试、名次排名等情况,和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清晰定位今后的学习目标。
2.营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受挫多,信心不足,董老师说恰当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问题,给予学生大胆举手回答机会,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3.得成就威
老师在提问学生时,只要他们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教者都要学会鼓励他们。
4.失败归因
学生在考试经历中,会经历失败。教师要及时和他们沟通,分析失败的原因。
5.思想指导
学生重复犯错,教师要及时耐心和他们沟通,分清利弊。
6.措施执行
董老师分享学生迟到的例子。先了解他们迟到的原因,如果是重复性的行为,教师要和学生讲清出下一次迟到,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执行改正迟到的行为。
【小论坛】郭菲:读懂孩子,为爱赋能
7月23日晚上,三楼十五号教室里,来自三门峡灵宝的郭菲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主题为“读懂孩子 为爱赋能”的心理论坛。
每个走进教室的老师从郭老师手中选择一个带颜色的糖果,这个小小的举动立即激发了来参加听课老师们的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论坛正式开始,郭老师通过一道选择题和一张图片让大家明白选择无处不在,有时候我们主动,有时候却被动,当一个我们不喜欢的性格的孩子到我们班里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郭老师先让老师们分享自己遇到的班里的“星星”们,然后郭老师告诉我们:教师们往往看到学生的不当行为只是冰山一角,其实,隐藏在冰山下面的是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当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往往会用我们成人认为的“不当行为”去获得,接着郭老师通过用所选择的糖果巧妙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参会的老师们体验到懂孩子就是用耳倾听,用语言密码去表达,“虽然……但是”“太好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在练习中老师们深有感触,能听会说,运用73855原则能让师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让爱在彼此心中流动;最后郭老师还分享了这几年自己通过带家长共读张文质老师的家庭教育书籍和家长建立连接,收获家长们的支持和肯定,让家校共育真实有效的发生。(撰稿人:杜春娜)
【小论坛】夏莹:如何通过共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夏莹老师是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长沙市资深校长、家校共读指导专家;奶蜜盐新父母成长学院执行院长、全国奶蜜盐读书会会长、张文质家庭教育指导师;湖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导师国家级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国家教育部聘请“香港内地交流与协作计划”专家,在全国各地学校、班级开展有声有色的《奶蜜盐》等系列父母书籍的共读,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成效。
夏莹老师说《奶蜜盐》共读的初衷:把最好的共读方式献给一亿个珍爱孩子的父母,让每位父母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教育家!(撰稿人:芦荟葱葱)
【小论坛】 夏艳红: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与实践
夏艳红,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曾多次教学比武和论文获奖,深圳市只等你来 30名南山区家庭教育百人讲师,南山区区级课题《低年级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主持人。夏艳红老师首先向我们详解了跨学科主题的定义和特点,她从儿童的成长角度出发,让数学知识在学科间生发,让数学知识在头脑中生根。夏艳红老师在分享中就如何将跨学科主题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与实践做了仔细的解说,让在坐营员对跨学科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分享了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步骤和流程方法。不得不承认夏老师在跨学科教学上下的功夫不少,收获的经验也不少。最后,夏艳红老师和我们分享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效果评估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检验教学效果的模型,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有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系统构建。(撰稿人:风过无痕)
【小论坛】毛杰莉:打造幸福班级,成就幸福人生
毛杰莉,山东泰安泰山实验中学数学教师,明霞教师成长联盟成员,首季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学员,第七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学员,参加了第七次线上教育行走,跟随小尘老师完成了三次挑战三百天日更打卡活动。
通过本次论坛想传递给老师们一种理念:想要打造幸福班级,老师先要提升自身对幸福的感知和觉察能力。通过理解六层次,让从老师们对今后的发展目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给自我成长注入动力,使得行动更加可行,能力可以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师生走向幸福人生的双赢境界。
【小论坛】李良红:如何打造诗教课堂
李良红,江西省乐平市第九小学语文教师,荣获校级“优秀通讯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兼任乐平市诗词曲协会常务理事。日更简书两周年,书写794篇文章,累计110万字。连续两年荣获“迦陵杯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景德镇市一、二等奖;连续两年荣获江西省赣教云智慧作业微课“贡献奖”。座右铭:潜心教育,做学生心中的灯塔。
李良红老师从古诗的意义出发,引出最近她教学的初唐大诗人虞世南的一首古诗《蝉》作为切入口,李老师在课前收集整理了与蝉有关的知识,用司马迁赞美蝉的诗句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生动形象的再现了蝉在黑暗中地下生活十几年就为了短暂的蜕变后的美好的一生,让学生对蝉持之以恒的精神赞叹不已;在了解《蝉》诗意的基础上,拓展了其他诗人描写蝉的诗句,举一反三,让学生遨游在蝉的文化中,从而汲取力量。
【小论坛】郭莉:教师的幸福从何而来——课堂、同伴、专业发展
郭莉,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科学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获区级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成员,校级“家长最满意的教师”称号。
论坛开始,主持人郭莉分享了关于教师幸福的故事,表达了自我对于“教师为何要追求幸福”以及“教师通过何种方式追求幸福”的理解。
参与论坛的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生活中关于“教师幸福”的相关故事。胡老师认为教师应该通过深耕教育来获得自我价值的升华,罗老师则认为教师幸福应该基于身为“人”的幸福。与会老师达成了从“深度”到“宽度”探究教师幸福之路的共识。
【小论坛】樊华岗:作业系统——信息技术的最后一公里
樊华岗,中小学高级教师,省骨干教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清丰高级中学信息中心主任。樊老师一直深耕在教育一线,特别是潜心研究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并拥有七年的混合环境下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参与作业系统的研发和测试,在不改变教学习惯和增加学生终端的基础上,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实现了常态化应用。
23号晚上的论坛,樊老师以所有教师都具有的学生作业批改量大,数据统计分析滞后的痛点,和参与论坛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一个思想的改变,多个思想的碰撞,在信息技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下,刚刚没马蹄的浅草正好解决了最实际的问题。“以最少的投资,以最传统的方法,解决了最实际的问题”。这是参与论坛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一致评价。
【小论坛】林严严:音乐疗愈体验工作坊
来自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的音乐老师林严严要带你走进音乐的世界,走进自我的世界,看见自己、悦纳自己,用音乐疗愈自己。
四人一团的桌子上摆放着鲜花、电影卡、能量清单及带着夜光灯的绿植,还有治愈系主题板书。她说,我不负责你的心理,我只负责帮你看见。最后,那些毫无关联的故事居然在这个场域发生了链接,生成了一段有生命质感的吟诵。
【小论坛】王杏城:如何开展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
合肥特殊教育中心高级教师。任教过普校和特校的小初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大满贯服务者。在普校当班主任所带班级曾获地区级先进班集体称号,中高考成绩良好;在特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业余,喜欢写日记,在报刊上发表过诗歌等文字,曾获安徽省教师博客一等奖。崇尚并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尝试和历经了我国几乎全部类型的求学渠道:中等师范就读,专科脱产进修,第一本科自考,第二本科远程,教育硕士毕业。携着一枚蜗牛和学渣的标签游走于浙大数载,教博学业尚未圆满。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由2008年起至今,以“信使”的角色为单位和德国一所特校之间各层面的交流服务,为两校往来邮件的翻译沟通及共同开展活动做出辛勤努力。有时帮助社会上的残障人士和公益机构。
王老师就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坛讨论:
1.如何定义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
2.各学段的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
3.特教毕业生在社会的融合怎样?
4.老师的我们在融合教育上何为?
大家听后深受启发,讨论激烈,引起共鸣。关注特殊儿童、注重特殊教育任重道远。
第八届全国“教育行走”教师公益夏令营暂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教育行走才刚刚开始!(江西乐平九小:李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