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在前篇《这是一个坑,但我还是来了》中,已经阐述了一点我关于写作的一点浅薄想法,这两天我又学习了罗胖、王烁、何帆诸位老师关于写作的解读,又有了一点想法。
关于为什么要写作?
坦诚来讲,我没想过短期内可以通过写作使我的生活水平改善,原因很简单,一是自己能力不够,一上来就定这么一个目标,怕自己死在了半路;二是现在社会对于内容创业的炒作,使得像简书这样的写作平台涌现出大量的写作高手,不恰当的讲,一个砖头落下来可以砸到好几个比我好的写手,凭什么馅饼会砸在我的头上?
我想你一定会说,早晨那么早起来对键盘乱敲乱打,如果没有点功利心,脑子被核桃砸了吧?功利心当然是有的,只是与这些有形的价值不同而已。
写作是促进结构化思考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移动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很重要的改变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从而衍生出了碎片化的学习体验。既然是碎片化学习,也就意味着这些知识在进入我们大脑之后是非逻辑性、离散化的存在。如果把我们摄入的这些知识比作散落在沙滩的珍珠,写作好比是一根线,它可以帮助我们有选择性地将这些珍珠串在一起,沉淀为我们大脑的一部分。
非要说一些功利的目的,有了写作的功底之后,以后在撩妹的时候,对于像我爱你这么腻的话,说不定还能多一个耐人寻味的表达呢?
写作方法论
早晨在起床的一刹那,我翻简书时发现了一篇很火的关于写作的文章。这篇文章作者的大意是,不要强逼着自己写作,有了灵感时就写一点没有时就放一放。我想我们都理解作者的意思,我相信他/她这么写一定是出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但是他/她是不是忽视了一个前提呢?像灵感这么奢侈的东西,一定是对于那些大脑里有足够多的存储,随时都有可能迸发的人而言的。像我这种刚入坑不久的小白,脑子里面装的东西比干瘪瘪的钱包多不了多少,你说让我等灵感就好比对我说,别写了,反正你也不可能写得出来!
我喜欢看像《动物世界》这样的纪录片,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它展示了森林或者草原的多样性:狮子有狮子称霸森林的方法,蚂蚁也有蚂蚁的苟且之道。如果把写作这个领域看做一个森林的话,拿狮子们的称霸之道来定义蚂蚁的生存方式是不合适的。
对于像我这样的小白,既然灵感都被大神们垄断了,我们没必要一定要等呀!网上有那么多的好文章、好课程,我们只需要带着真诚去学习,去总结,把不同出处的相似观点融合在一起不就是一篇文章了吗?谁规定写作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再说了,那些所谓的自己话中,有几个词是我们自己原创的?
我想写作应该是一种情感或者观点的表达,只要构成观点的骨架是自己的,干嘛非要在乎组成它的血与肉来自哪里呢?
如果把大脑比作溪流的转弯处,写作好比是知识的泉水从你身边流过,流水洗涤了你的大脑,同时你也在改变着泉水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