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海航威斯汀酒店,我上了一堂基金定投课。
分享的专家是素有台湾基金教母之称的萧碧燕女士。
单看形象,这位温柔和善的女士并没有什么特别。实际上,萧碧燕女士从不买股票,从1994年开始,起初每个月投资3000元台币(相当于600元人民币左右),之后不断将利润越滚越大,靠定投至今获利千万台币,年均获利20%以上,还躲过了金融海啸时的暴跌。27年,从不间断。之所以会有过人的收益,是在于萧碧燕女士在长期的坚持中,找到了投资的术与道。
首先,要与波动做朋友。
定投首先的问题就是基金的选择,萧碧燕认为,定投首选股票指数基金,而且波动越大越能体现定投的策略优势。市场处于低谷的时候,波动大的股票指数基金往往跌得亏得更多,但这和稳健型基金没有区别,因为这时都不会卖掉,甚至在“趁低吸纳,摊平成本”的角度股票指数基金更优;而上涨行情来临时,波动大的基金“跳得更高”,就给了投资者在高点获利了结的出口。“债券基金做定投效率很差。如果投资一只很平稳的基金,过程很舒服,也许其间不会出现多少负收益,但结果也很一般。如果追求结果就要忍受过程。所以高波动高成长性,收益起伏大的基金就应该在定投中被选择。
什么时候进场合适呢?越早越好,因为普通人对于市场不可预测,基金经理比你更敏感。基金定投讲究的是长期性,而非短期收益。
冷静看待市场
萧碧燕开始了解基金定投是在1994年,进入基金公司工作的她接触到更多专业的投资知识。经历了深入的研究后,她的定投理念被写成一本又一本的书,但依然简单而朴素:
傻傻地买,聪明地卖,稳稳地赚;涨要开心,跌要更开心;停利不停扣;不要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这背后蕴含着一颗冷静看待市场的平常心。
知易行难,所谓“冷静地看待市场”,背后不知要击破多少次动摇。
及时停利,见好就收。
“定投过程也有亏钱,但最终都是赚钱的。”萧碧燕说,能赚这么多,主要还是靠卖。她会把定存当做一个参考指标,对于一个刚进市场的投资新人来说,定投基金一年获利至少要是定存的五倍。在2008年5月,萧碧燕卖光了手里所有的定投基金,“因为我发现,我所定投的新兴市场基金收益率都高达40%到50%,于是我躲过了金融危机时的暴跌,当然卖完基金后,我又重新开始定投,没有间断。
萧碧燕女士有一本书叫《买基金为自己加薪》,可以看看。
可以以年为单位,选择可承受的定投额,看看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回报。忍受过程,注重结果。
想起年初股市行情不错,在涨之前误打误撞买了股票,又在涨了以后退出,快进快出的操作策略让我感受到“惊心动魄”,同时也觉得,如果没有高风险承受能力,股市还是要慎重。
当然,也选择了定投。
朋友说,中国的股市普遍熊长牛短,从1991年至今26年间,一共经历了5轮牛熊转换,小周期3-5年,大周期10年左右。熊市时可以趁低攒筹码,牛市时别总想着追高再买点,收益适当的时候就得收手。基金定投其实也一样,收益合理或者估值已经到位的情况下,要考虑“止盈”。
会选,会投,会卖,会忍,不中断。
周末的最后几个小时,记得好好吃饭,好好锻炼,早点休息呀。
愿你的城市,有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