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圩的传说曾说过:“如果说成熟的作品是一盆精美的盆栽,碎碎念就是原上的一株小草。微不足道的小草,也能装扮春天。”现在正值春意萌动,花开草绿的美好季节,我想,我也应该用我的碎碎念装扮一下这怡人的春天。
碎碎念是率性抒发自我情感的有效方式,轻松、自如,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绞尽脑汁,没有为了文章的构思而抠脑揩汗的纠结,我们完全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只要能用文字点亮心灯就好。
碎碎念不需像纯文学那样有精美的构思,日常所见、所闻、所想,皆可成为碎碎念的内容,既反映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日常,还可以为日后的真正创作积累素材。不要小看了日常的碎碎念,它是我们文学梦起航的发源地。
我喜欢碎碎念,主要是因为我的文字表达还不够精准,更重要的是缺乏文学创作的能力,不会有板有眼地写正规文学作品。我曾试着写小说,但总感觉写出来的东西三不像,不像小说,不像故事,也不像散文。有时候,心里有想法,但苦于结构安排不当,写出来的所谓的文章就像一个被捏瘪了的泥塑,看后很不尽人意,于是,作罢,再次回归碎碎念。感觉还是碎碎念来得舒心,因为不受制于写作章法,所以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然而,要想在写作上真正有所突破,一直写碎碎念肯定是不行的。一个长期拄着拐棍行走的人,怎么能健步如飞呢?虽然对写作技巧的摸索过程比较痛苦,但是,我想,我们还是要努力地去尝试各种体裁的写作,或者专注于某种体裁,比如诗歌、散文或者小说。
诗歌,要想写好,非得有才情不可。曾经我在监考无聊的时候尝试着写过,写好后发给了我们本地的一个文艺公众号。结果那编辑看后说,我的“作品”就是分行的叙事,没有意蕴,没有意境,没有一点美感,总之,啥也不是。回头又看了看人家写的诗,感觉自己写的诗的确是食之无味,弃之不惜。想想还是算了,没有诗歌天赋,何必为难自己呢。
散文,有点类似于碎碎念,这个体裁写起来稍微容易点。但要真正写出高质量的散文,也并非易事。碎碎念如果没有观点的升华和情感的集中表达,那么碎碎念也只能是一种碎碎念。最近看过一些《意林》文章,都是些比较短小精悍的散文。每篇散文语言精炼,寓理于事,以小见大,很耐咀嚼。有的文章我反复看过几遍,很是佩服那些散文高手。
小说,应该是最受众的一种文学体裁了。在这个文化快餐铺天盖地的时代,我估计除了短视频外,人们大多最喜欢的就是小说了。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在于其情节的扣人心弦。当然,小说人物刻画的立体性、环境描写的生动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很可笑,虽然我知道这些,却写不出来。我想,应该还是能力不够。以后再慢慢摸索吧,能写好当然是最好的了,写不好,也不强求,毕竟,我不是靠这个吃饭的。
以上乱七八糟的胡说一通,也算是我今天的碎碎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