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有哪些对待情绪的错误方式呢?
无非就两种:放纵情绪,情绪泛滥;回避情绪,避免被情绪所伤。
第一种情况大都发上在幼童身上,当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毫无保留地宣泄自己糟糕的情绪。
他们时常陷入情绪的风暴,被右脑主宰,十分在意自己的感受和压力,放大事情本身对自己的实际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长大以后会惰于思考、缺乏自控能力、逻辑思维差、易怒易暴。
第二种情况大都发生在大的孩子身上,当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他们往往刻意回避自己的感受,明明很在意的事情,他们假装不在意,明明身体恼怒得发抖,但还是一副故作轻松的样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将时常回避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以为不去触碰和思考,自己就免于受伤,就能保护好自己,非常理性甚至刻板。
2、养育者通常的应对方式?
当对于孩子来说的“巨大”事件来临时,对第一种孩子,我们一般选择理性应对。例如,孩子不想做作业,我们会阐述一系列道理告诉他不做作业对他们产生的后果。但实际上,被右脑控制的他,左脑的理性思维在他那里时是关闭的。用我们的左脑和他的右脑沟通,效果可想而知。
说理无用时,我们可能就开始命令和强权。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也白白失去了帮助他们左右脑平衡发展和健康心理整合的机会。
应对第二种孩子,我们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往往他们会紧闭房门,不让你进来和他们谈。我们只能知难而退,小心谨慎。大条的父母,还会告诉他们:(发生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孩子最需要倾吐自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果然隐藏自己的情感才是最安全的。殊不知,这会造成以后“表里不一”,永远无法认识全面的自己,永远在排斥自己真实的那部分,永远对自己不满意,十分挣扎。
3、怎么办?
方法很俗。无非就是:聆听和关注;复述和整理。
这不是主要的东西。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求我们这么做——原因才是保持行为的动力。
4、科学原理
右脑负责感受、情绪和自传体记忆;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和秩序。发展全能型大脑才有助于孩子平衡健康地发展,让孩子对生命更有自主性、对生活更有创造性。
当一个孩子在用主管情绪、感受的右脑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右脑与他“感同身受”。或许在我们看来所发生的事情根部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重要和真实的。实现右脑和右脑的连接以后,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话”被听懂了,才有可能去听你要讲给他的道理。
接下来是复述。复述故事是很神奇的过程,他可以让我们去回忆刚刚发生了什么,给那些虚无缥缈的情绪下定义,为那些可怕的感受去命名。一件“动荡不安”的事情一旦被定义和命名,就会神奇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一些,“复述经过”本身就是应对情绪混乱的方法。
如果幼小的孩子做不到,那就帮他做到,给他一个开头,给他一个故事的架构,让他去填充细节。
5、自我整合
倾听和理解;复述和整合。
就是先从右脑进入,再让左脑参与,实现左右脑的整合。
倾听,就是肯定孩子右脑的表达;
复述,就是调动孩子的左脑参与到情绪梳理中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
长此以往做这样的引导和训练,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自己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即便有时会陷入情绪的漩涡,也能有一个理性的声音呼唤自己回到与现实同频的状态。
另一方面,对于逃避感受的孩子来说,过于理性会导致他们丧失一部分真实的自我,从而陷入刻板和自我否定的怪圈。我们同样需要尝试从右脑介入,引导他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不做任何评价。
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或是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他探讨,最后得出解决途径。
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得肯定他的感受(不是不好),并“感同身受”,让他们准许我们进入他的“房间”。
6、需要注意的地方
“感同深受”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摔打东西或者肆意破坏自己。出现这样的情况,得立刻制止。
有时候孩子的“情绪风暴”只是一时的,也许过一段时间,睡一觉就能平复下来,所以如果孩子不受自己指导,右脑连接一直无效,也不必强迫自己非要做到。或许可以等孩子自己恢复平静,我们再好好谈谈也不错。
7、最后的话
“全脑式养育”是大家都渴望达到的目标。谁不希望,我们一边开心做自己,一边轻松带孩子。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与其不断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或说理或咆哮,不如传授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内化一种自我整合的方法。
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家长自己不断地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