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今天四周岁了。4年前的今天,二宝出生。至今想来,生孩子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不要说4年前生小宝时的场景了。就是9年前生大宝时的场面也还记忆犹新。
每一个有过生育经验的妈妈都不会忘记生孩子时的场景。对每一个妈妈来说,这堪称史诗。无论是选择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无论是本来想自己生,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上了手术台,经历过这一切的妈妈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一位医生朋友说,他老婆生孩子时,他全程陪在身边。那个场面,对他来说至今是震撼教育。一位男同事在老婆生大儿子的时候也陪在产房里,他说陪老婆生孩子才体会到做女人真不容易。
这大概也是西方人生产时,大多由丈夫陪伴在产房,甚至连剪脐带的任务也由爸爸来完成。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也挺有必要的。没有经历过怀孕、生产、哺育这些过程的男人们,真的无法体会女性在其中的巨大付出。
这个过程,既幸福,又痛苦,而我们都咬牙坚持了过来,女性真的很伟大,母亲真的很了不起。
记得生大宝时,医院那时没有什么vip服务,最多是住院病房床位多寡的区别。而很多时候,因为床位紧张,并不是你一进去就能住在单间里。记得生女儿的那天,凌晨2点我起床上厕所时,误以为羊水破了,连忙叫起老公和爸妈把我送到医院,大半夜住进了一间三人房。
简单做了检查,医生说不是羊水破了,但也快生了。后半夜,就在同病房的另一位比我更早进入状态的准妈妈的阵痛呻吟中度过。
第二天,根据医生的指示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到中午感觉肚子越来越痛、越来越痛,痛得越来越密集。后来被推进了产房。在大通间产房里,加上我一共有3个待产的孕妇,两个助产士观察着我们的状况。大家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没有什么经验,因为痛得叫太大声,还会被助产士批评。
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阵痛折磨和费劲生产,终于生下了老大。但助产士清理好宝宝,把她放在我们的身边,让她和我靠在一起时,女儿本能地开始来寻找妈妈的乳汁。虽然她还不会吮吸,但是她非常努力地舔了一个钟头。在生完孩子,在产房里等待观察的这一个小时里,我就这样看着一个从我身体里出来的小生命继续和我产生着生命的连接。
五年后,我再次躺在了产床上。这一次,产房进行了提升,设置了vip病房,其中一些病房实现了准妈妈到待产、生产到住院都在一个套间里进行。产检时看到医院新增的这个服务,毫不犹豫就预定了一间。因为想到当年生女儿时的经历,非常不想再次躺在和其他人一起的大通间里的平平的产床上生孩子。
而这次花了大价钱的生产经历果然比第一次顺利和轻松许多,当然也可能是第二次生孩子的关系。但躺在一张价值20万的休养可生产的“变形金刚”一样的产床上,由耐心、态度又好的助产士、护士专门服务的生产过程,让我非常放松,也很有信心。果然,在助产士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很顺利和快地生下了老二。
就连在套间客厅区域吃午饭的家人们都没有怎么听到我大喊大叫,也没有觉得过了很久,老二就出生了。
现在,我还记得,助产士把宝宝接出来的那一刻,让我看了一眼孩子的性别,然后,就把热乎乎、软软的、肉肉的宝宝放在了我的肚子上,然后继续做“接生”胎盘、剪脐带等后续工作。我的肚子因为孩子的出生瞬间憋了下去,而此时躺在我肚皮上的宝宝身上的热量传到我的体内。肚子上那股暖暖的感觉,依然记忆犹新。
现在,两个孩子躺在我的身边,均匀的呼吸声此起彼伏。4年过去了,小宝也从当年肉肉的小宝宝,变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看着他们熟睡的可爱脸庞,一切的困难和痛都是值得的,生活、工作中一切矫情和不爽,也都被治愈。
在和他们的斗智斗勇中,在照顾他们的过程中,我也在成长,也似乎更重视自己的成长,更加在乎自己的感受。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个人在生活、在奔跑。我还要带着他们一起奔跑。
无戒学堂日更第2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