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今日话题】
你会不会在某个当下感叹,原来相比最初的圈子或者一些人,我真的走过了太远?
很多人从怀孕的时候开始做胎教,希望孩子更聪明,情商更好。基因一代比一代更优。比如身高要长得像爸爸那样高,鼻子像妈妈有立体感,眼睛最好像葡萄一样大。
01
最近接触了几个小孩子,他们的父母的关注点放在孩子为什么不吃奶粉,为什么不吃粥。
我并没有向他们科普母乳喂养多么的好。
奇怪吧……
是的,我开始转变思维模式去科普。
我发现了比母乳喂养更值得关注的点。
我很痛心,因为孩子很痛苦而无法自救,而我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个路人。
是的,我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模式,接受能力和认知度不同。所以我们只能随着她的思维去引导,让孩子的妈妈选择最舒服的,满意的选择去做就好。
02
像8个月的宝宝,不吃奶粉,不爱吃辅食,每回睡觉一定要放两个手指进嘴巴里,喂粥的时候,哭一下张开口,喂一口,宝宝不敢哭,连忙吞下去,孩子满脸的惊恐,困乏。
美霞的朋友说她,“你讲的知识,她不在这个辐射范围,她是接受不到的。就是不在同一频道,她会自动忽视掉从而去关注她思维想法”。
所以我没主动表明身份,只是建议比起依赖吃手指的风险,或许安抚奶嘴会容易戒掉许多。
朋友担心的是孩子不吃的问题,而我的角度来看,孩子是心理因素导致孩子不吃的问题。
如果我说“你家孩子更需要你的关注,吃的问题慢慢来”,她会怎么想呢?
03
朋友娜娜跟我说她的亲戚家的孩子,今年应该十来岁了,从小放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现在想把孩子带在身边还必须要爷爷奶奶同意才行。
孩子们特别的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他们不敢,爷爷奶奶会说他们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的。
如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时在一起,俩孩子一定会表现的特别乖巧听话,而且跟妈妈特别的生疏,因为爷爷奶奶说了,是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带大你们的,最后你们去亲爹妈,不亲我们。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所谓的角色错位。
04
昨天回来老家,老公接了位坐顺风车的同乡大姐,她说她们家的孩子特别好带,做生意忙,孩子总是在睡觉,她们忙完了孩子才醒过来吃饭,而且看孩子醒着,奶奶又会把孩子哄睡。孩子的事我问着问着,她就转移话题了。
也许我问的她觉察到了[捂脸]
她转说她的亲戚,因为第一个孩子不好带,第二个孩子放在亲戚家寄养,养到十几岁之后两家父母吵架吵着把孩子要回来,孩子回来后,亲妈觉得,自己怎么看这个孩子哪哪都不顺眼,还想打骂孩子,还真的下手打了,手臂乌青乌青的。但是跟大的孩子关系却很好啊。
这位大姐说,肯定是八字不合,俩人一见面就金星撞火星。
分离这么久,母子之间的感情链接断裂了,想链接上谈何容易呢。
05
我跟添哥,因为剖腹产加上产后第三天才放在身边一起睡。我都不敢相信孩子真的出生了。
很多剖腹产的妈妈会有种感觉,孩子是拾来的[捂脸]
因为当母亲的本能延迟的,进入母亲的角色延迟了,导致总是get不到孩子的需求。
顺产的妈妈也会有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数用过催产素的,加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会觉得孩子不好带。
若是知道,在当下情形必须使用的,采取措施,做肌肤接触,还有做好“三早一晚”,事情会变得更好的。
06 天使宝宝VS乖宝宝
昨天回来老家,老公接了位坐顺风车的同乡大姐,她说她们家的孩子特别好带,做生意忙,孩子总是在睡觉,她们忙完了孩子才醒过来吃饭,而且看孩子醒着,奶奶又会把孩子哄睡。孩子我问着问着,她就转移话题。
这个宝宝在所有人眼中一定是乖宝宝,多听话啊,吃饱睡,睡饱就吃,就开始哭过几次,后面都是安安静静的自己睡自己玩。
那些“孩子不能抱,抱习惯了就放不下了”,你看,上面这个孩子不怎么抱,多独立。
曾经我也是这么想的,家人也是。最后我听从内心的想法,一种叫母亲的本能告诉我,孩子需要抱。我也庆幸我抱起了添哥,并实现了母乳喂养,过程艰辛代价巨大,这些都不要紧。长得好看,体形胖不胖都不如心理健康发展。
当时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宝宝的婴幼儿心理会更健康,依然是当母亲的本能在引导着我,后来我实在受不了,每次自己方法错了,总是听别人说这样做如何那样做好,结果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被伤害。
当父母没人教过,无证上岗就算了,总听别人说,然后拿自己孩子当实验,用的对的理念还好,像哭声免疫法,真的想去骂这个创史人祖宗三代,祸国殃民……
就这样,我去学的母乳指导[奸笑]后来越学越多。
我不敢保证指导别人的时候,理念方法一定是百分百对的。但是所有的方法方式一定会基于尊重宝宝个体存在性和妈妈既是需要被支持和理解的情况下给出建议。
07
分享一下我的天使宝宝,为了顺产,为了改变下一代基因孕期保持心情愉悦,每次觉察到心情不好就积极调节,跟孩子高度链接,搭建爸爸、哥哥和胎中宝宝情感链接。
恰好去生产的医院有老公陪产,恰好有导乐陪伴一段时光(原来我不知道的,因为当时因为别的事,才陪我),恰好我曾是学校备用田径队的选手,懂得调节呼吸,所以整个产程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很快。
虽然侧切了,因为要缝合,孩子离开我才十分钟,我却觉得有一世纪那么久,很快她就回到我身边,我们一直在一起。
在医院除了去洗澡,我们从不分开超过两分钟,孩子也不曾大哭过。
既使如此,静静在潜意识里仍对我有一点点的抗拒,一点点,微不可察,我又真相了。
离完美就差那么一点点。
月子里安静的就像从来就没有孩子,傍晚的时候哭过一两次,我人未到声音先到“静静、静静”,小名由此而来,现在更正为大名了。
她也是吃饱了睡,睡饱了笑。月子里连续睡5个小时(整夜觉),清醒时自己玩,哥哥一说话就转过去。
现在也是,哥哥说一个词语,静静立马学会,我要教N+1遍,哥哥说点什么就哈哈大笑,我要逗着才笑,现在我表示赤裸裸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