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点亮前行之路~
~情境,应变~
~卓越的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
开篇的言论让我想起曾经看到听到过:卓越的人都不需要被管理的,因为他们可以自我管理。这句话引起我的反思:我属于卓越的人吗?
我需要被别人管理吗?如果需要,这些人可能是谁呢?
思考之后,我得出目前的答案:自我管理和被管理同时存在。
自我管理:我做到了小部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从被管理的层面走向自我管理的修炼;
被管理:基于作为人的特点,比如 惰性还存在,管理我的人,可能是我的领导、我的客户、我的学生、我的家人、我的使命、我的责任......根据情境来应变,选择。
今天,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关于完整
我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的,同时又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终生都在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追求完整的路上,有荆棘丛生也有鲜花坦途,人生也就丰富多彩起来。
完整的人与教练的原则:每个人都是智慧具足的,人们拥有充分的资源,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正向的意图,每个人都会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改变必然发生。
是什么让管理成为必需?
这个问题的前提:已经承认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管理: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其中包含了自己和他人,并且标识出两者的区别。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使得他人自驱自燃的完成工作、学习呢?而不是费力地像赶鸭子一样呢?恐怕管理者、家长、老师们都想知道答案。
教练就是一项很好用的思维和技术,帮助人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这些人就在这条路上践行。
昨天与一位大学老师探讨高校辅导员们的出路,当了几年辅导员之后容易干不下去了,心累。从他的描述中,我发现辅导员们在消耗自己成全学生的需求。
从学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开始操心帮助他们解决这个、解决那个,仿佛父母角色的延伸,责任归于老师们很多,学生自己仿佛无需操心那么多事。待毕业之后,他们仍然迷茫,不知方向在哪里。这是老师和家长乐见的吗?当挑战来临之际,已经成年的他们,还要依赖老师、家长吗?
我看到高校对教练技术的渴望,它能帮助学生们快速成长起来,逐渐不再依赖辅导员和家长帮自己寻找未来的方向,解决日常的烦恼和琐事,学会自我管理。
教练思维和技术会帮助辅导员们从“救火员”的角色解脱出来,回归他们的使命:在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路上扶一把、送一程;支持和陪伴学生成长,而不仅仅是学生的保姆和保安。辅导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成长,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说服、倾听、学习
这三项技能在领导力中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是有效的领导力和领导者?如何评估领导力的有效性?
每个人理解见仁见智,每家企业存在类似或区别的标准。市场上探讨领导力的书籍文章很多很多,百家争鸣。
我们需要从“对/错”的二元论中抽离出来,站在更客观、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和实践,放在不同的情境中,这些技巧就派上了用途,看我们掌握了多少技能,以及如何灵活运用。
我把“说服”作为议题来教练,得出如下结论:
“说服”改为“影响”,影响力不是强迫、威胁、恐吓,而是通过自身的实力,为他人、团队、组织做出贡献、呈现价值,自然赢得更多尊重和关注,影响力也就更容易实现。
— 馨玥教练的读书笔记(ICF PCC)
2020.12.12发布于上海 四季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