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木云伊
转眼今年的清明节到了,与以往不同,今年清明节放了一天假,算是加强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因为咱们中国人骨子里还是很尊重老祖宗的,而清明节恰恰是三大祭祖节日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分别是七月十五与十月十五,这三个节日被合称为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与祖先有关。
上小学的时候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岭上就有所谓的烈士墓。听说镇政府准备把那个地方建设成一个烈士陵园,但是大概资金出了什么问题,现在迟迟未动工。几个类似于荒冢的坟丘,坟前立着的几块破木板算作是烈士们的碑,但是上边的字迹早已无从看起。烈士们孤孤单单的守望在那岭上,大概值得企盼的就是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这些小学生们排着队去扫墓了。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烈士墓前....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来报答先烈们,让他们得已在地下安眠....”。
至今还记得在烈士墓前边读的稿子,那么神圣,那么庄严,似乎耳边只有风声,慢慢的只能看到稿纸上的文字却再也注视不到下边站着的同学们了。
扫墓就是把土坟上边的草除去,把新土培到上边。其实东北的清明,上边根本没有草,有的只是去年生长的,这个时候早已干枯的草杆儿。同学们热火朝天的除着草,培着土,早已把躺在下边的烈士们忘得一干二净。也不知道是否会吵到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
其实在家乡,清明这个节日根本算不得节日的,没有人会去过这个节。以前有句农谚,叫清明忙种麦,大概到了清明这个节令,人们应该开始一年的春耕了。更多的,是一个节气的作用。最多是家里煮几个鸡蛋,包些饺子,来意思一下。
出来上学的年月,却更加淡忘了它。在家乡的学校念书,至少每年还可以去扫下墓,缅怀下烈士的精神。但到了外面,只有看到日历上的清明两个字时才会想起来这个节日。昨晚本打算去长春的烈士陵园看看的,但是早上起来一个大太阳,就让我彻底失去了感觉。因为每年的清明是必下雨的,不管是小雨,中雨还是雪加雨,总之是很有那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今年这个清明,艳阳高照,是近段时间少有的好天儿。这不仅让人想起了今天是清明假期,更让人记住了08年的清明,一个大好的天气。
应该多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不然有些小伢子根本不晓得这是什么节日,这假期不就放的莫明其妙了吗?我对这个节日很有感觉,因为我扫了好多年的烈士墓。让我们的孩子也去烈士陵园走走,不期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多少了解,至少让他们感觉一下有很多人为了这个和平年代的到来而长眠地下。
华夏民族要有魂,而这个节日就是祭魂的。
(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简信或标注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