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说,你们这些人自己不懂,但别冤枉我不会种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挺有意思,有正始体的隐晦哀伤,自带神秘;有一反汉魏质朴注重雕饰的太康体,形式大于思想;有追求形式,崇尚词藻,缺乏内容,精于声律的齐梁体;最美好的、最值得庆幸的是出现了两个开派诗人,一个叫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一个叫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两个流派,就那么诞生于政治比较混乱的年代。

说起来,比诗歌更有意思的,却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好好的官不愿意做,却说什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不少了,这毕竟是“日薪”。晋时一斗米约等于现在的4斤,一天都是20斤米,够养家糊口的。陶先生去当县令也是为了养家罢了,觉得不自由,要强颜去拍人马屁,所以不干了。时间不长,八十来天。

也许就像陶先生自己诗里所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不逮见迎来送往的俗世生活,天性就喜爱流连忘返于山川自然之间。从这里就很好理解了,他不是不想去做官,实在是性格里有缺陷,不喜欢搞那些说冠冕堂皇白话的一套玩意儿。说通俗点儿,就是陶渊明有社交恐惧症。

好吧,幸好陶渊明没去为了“五斗米”做官,而是辞官跑回家去种田了,否则,对于中国诗坛来讲,真是一大损失。毕竟,中国历史上看不见的地方多了一个叫陶渊明的小县令,中国诗歌史上却少了一个被称为五柳先生的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组《归园田居》诗作共有五首,便是写于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出任江西彭泽县令八十天辞官之后。期间,陶渊明已经开始逐渐在内心建立一种真正去适应田园生活的思想,不再像过去那样处于一种士大夫式的装佯状态。正是因为如此,他在此期间写下的《归园田居》五首,充分反映出只有参与实际劳作生活而积累的相关经验,把作为一个劳动参与者发自内心里面的那种喜悦,更多地是种种担忧,对于当时农村现实的残酷生活状况作了真实地描写。

特别是组诗的第三首,没有实际的相关劳作是无法如此真实地进行记录的。同样,也正是此首诗,让后来诸多解说者,完全误解了陶渊明,以为他是一个不懂种田,水平低下的不合格农人。

第一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是此句造成各种误解,让陶渊明背上一个不懂种田的名声。通常解读为:在南山下开垦出来的田地里,我们把豆子种植在这里,田地里野草茂盛而豆苗却很稀疏。所以,后来解读者,便根据此两句诗,以此认为陶渊明不会种地。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笑话。不懂种田之人,恰恰是这些莫名其妙地解读者。所谓“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大抵便是说的这些自以为是的注释者。

诗人陆游在诗中写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遹》)挺能说明其中问题。事实上,陶渊明在此描写“草盛豆苗稀”,如果对种植稍微有些常识,就不会犯下误解的错误。可是,千百年来,大家都一错再错,忽略了此句本身真正描写的实际景象。此处的“草盛”大抵是说田地里长有野草,但不能因此而认为田地里全是野草而误了庄稼,如果是真正的农人就会明白,当庄稼还处于幼小状态时候,野草的生长状况是强于庄稼的,这才是“豆苗稀”的真正原因,而不是“豆苗长得不好”的胡乱解说;只是因为庄稼本身还是“豆苗”呀,而不是“豆棵”状态,所以此时站在田边猛然看去,就会觉得野草竟然比豆苗还要生长的旺盛。

正确理解诗句,必须结合诗作的真实描写状况,而不是凭空地想当然,那样就会犯下常识性的错误,从而贻笑大方。如果像通常那样去理解第一个诗句,那么又如何去理解诗人在接下来的顺序描写呢?正是因为豆苗处于生长状态,所以才有诗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苦劳作。也正因为诗人本身参与了劳作活动,是一个实打实的劳动者,所以才会有本诗的各种细腻之处。如果不是参与者,如何才会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真实写照?

在本诗最后,诗人不仅进行以上各种地详细描写,而且感慨地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裳被露水打湿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本身的意愿,就非常值得。诗人的“愿望”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组诗《归园田居其一》中所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脱离俗世官场,归隐田园,过自由自在地种植生活。

晏殊不会在诗词里感喟求官难,因为他本就居高位;王维可以静心山居,静听“鸟鸣涧”,因为他毕竟见过“大世面”;李太白之所以高吟“行路难”,大抵是因为他官路坎坷;杜甫大声高呼“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是因为官路不通,抱负难以施展。越在乎的越忘记不了,或许,陶渊明的内心仍对官场之事念念不忘,否则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诗作里对此事抒发感慨之情。陶渊明毕竟小时趋于士大夫教育,本质上应该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正统思想的。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所在乎的无法实现,只好“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最终选择直面“惨淡的人生”,去“种豆南山下”,去“带月荷锄归”,这既是一种无奈,却又是一种幸运;属于个人的无奈,却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幸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
    彭小艾阅读 3,221评论 19 62
  • 我在一种状态 它属于厌世 它叫庸俗 我却用它来碰撞我的孤傲 和六魄 我告诉了一群人 我找到了一处天堂 他们说那叫地...
    栗春初阅读 252评论 1 3
  • 一个国际单位相当于0.025微克的维生素D3,一微克的维生素D3有40国际单位.所以7.5微克的维生素d相当于30...
    Annie大讲堂阅读 8,2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