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努力,全县九年级毕业班质量检测终于落下了帷幕,现对本次九年级语文试卷做简要分析。当然,以下所说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妥,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次语文试卷完全按照安徽中考试卷模式出题,共分为三大板块,19小题:第一大板块,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共4个小题;第二大板块,阅读(55分)。共有三个阅读(一个记叙文阅读、一个说明文阅读,一个文言文阅读)共14小题;第三大板块,写作(55+5)分。
这份试卷考查内容,基本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及2019年安徽考纲出题,但我觉得,个别题目有点超出范围,比如文言文阅读,难度比较大。
二、试卷具体分析
1.古诗文名句默写。符合安徽中考出题规律――六题上下句的名句默写,两个理解性默写。考查了两篇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中的上句下句的默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及《出师表》中的理解性默写“当需要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危局时,人们常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题目应该说难度不大,但又需记忆准确,但是,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正确率并不是太高,记忆模糊现象特别严重。
2.小语段阅读
小语段阅读学生带新华字典的情况下,应该难度不大,出错较多的是“发jue( )”这个词书写错误。还有就是问题出在了修辞上。“牛是人们得力的助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一半的学生都写成了“拟人”。
3.名著阅读
第一个是选择题,人物和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应该说错误比较明显,C项“《西游记》 水镜先生”是不搭配的,学生也可以总排除法进行选择。
第二题是考查《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以及她是个____的人。我觉得这个题目出的有瑕疵,“她是个____的人”指向不够明确,是填哪方面地呢?比如学生答题时就想到了以下多种答案:家境贫寒、命运悲惨、年轻美丽、长相秀气、有家庭责任感、勤劳俭朴、善良、倔强、要强等等答案,是不是括号里应该注明填写哪方面的内容。
4.第四小题是综合性学习运用题。最大的问题是第一小题,要求学生就“关注食品安全”拟一条公益广告,要求构思新颖,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这题失分比较严重,没有运用修辞,或者没有看懂题目的大有人在。好多孩子不能理解“公益广告”个“宣传标语”到底一样不一样?
阅读理解分析
第一篇说明文阅读。这个阅读5个小题,分别考查了:说明对象、说明文思路、说明顺序、首段作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出问题较多的在最后一题,“文中提到哪些激光技术的应用成果?”答案给的不全面,学生找到的远远不止答案给出的那些。是否给分?估计阅卷老师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第二个记叙文阅读。这个阅读共有5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将抽出的句子放入正确位置、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表达效果、结尾段的作用、题目含义的理解、把握文章脉络等考点。
说实话这个记叙文阅读比较难,我们语文老师在研讨试卷时发现除了第一题会做,其他四个小题竟然没有任何答题思路,思考半天,好不容易才有了一点想法,发现跟答案差距太大,几乎不怎么相干。答案的思路,跟我们平时的思考问题方式差距太大。
比如说第14小题“‘我’加入徒步队伍后,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按照常规思路,“哪些变化”一定是感情由原来的什么感情,到后来的什么感情,再到什么的情感轨迹,结果一看这道题答案,竟然给的是“‘我’被激越昂扬的‘向前,向前,向前’的乐曲感动,耳边回想起许多军乐,不由自主地有了军人的步伐和姿态”,请问这个能叫“情感的哪些变化吗”?
第三个是文言文阅读。我们语文组老师研讨试卷时,一看这个课外文言,懵了,简直是太难了,一句不会翻译。文言文阅读课内考查的是《送东阳马生序》,这个没有问题。我想说说课外的这篇文言,选取的是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我们学校理解能力非常强,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说,他做这篇文言文阅读整整花了半个小时,竟然还是不知所云,都被这篇文言文搞懵了。
安徽考纲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16.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17.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的重要句子;18.理解并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从这三点要求来看,无一不在强调是“浅易文言文”,“常见”的虚词和实词”意思,“适”和“易”并非初中文言文常见词语,并且好像初中文言文中没有这两个要答义项的解释,并且明显看出所选篇目并不属于“浅易文言文”的范畴,可以说明显超纲。
再看《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明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强调文言文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但是,这篇课外文言文的选段,实在不够“浅易”。
再说说17小题,题目是:【甲】文中“我”是______的形象;【乙】文中的董生是______的形象。
下面是甲乙两段文字: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请老师们思考,第17小题应该怎么回答?
答案给的是:
第一个空,刻苦好学,虚心求教
第二个空:失意而不得志之士
个人觉得,甲段文字只能得出宋濂的“刻苦好学”而并无“虚心求教”,乙段文字完全可以用“怀才不遇”更合适。
也可能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参考答案而已,可以自由选择。我不大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答案的制定最起码要符合大众认知,比较清晰而且有一定权威性,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试卷还怎么改呢?
第三大项作文。这个作文应该出的还不错,不过想写出出彩的文章有难度,当然,这跟出题着没有任何关系。写不好作文只能说学生水平有限,老师指导不到位。
总体来说这份试卷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三、学生答题情况
我在评讲试卷时,让学生对答题卡进行了批改。两个班一百二十人,达到130分的学生只有两人,一百分以下的学生有三四十人,还有十来个不及格的学生。
由此看来,难度确实不小,得分创了历史新低。
四、学生答题存在问题
从这份试卷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是:记而不牢。也就是说,学生也记忆了,但是记得不够牢固在考卷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
提高题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点混淆,答题思路不明确。
对于作文,学生能够有材料可写,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总让人感觉很平庸,不能出彩。
五、今后努力方向
对于基础知识,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让学生要记牢记准知识点。比如说古诗词默写,文言文注释,还要加强记忆,并且尽可能让他们理解记忆,可以记得更牢固。
对于阅读理解,还要加强训练,以及答题思路的引导。
对于作文,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以及布局谋篇的能力,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