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闻萍
但锏里的“锏”字与涧边的“涧”字有着本质的区别,涧边是小溪旁边的意思,而锏里的“锏”是金字傍,是与金属有关。“锏”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一种没有刀刃的长方形有手柄的兵器。“锏里”却是一个地名,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点的地方,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人的自然村庄,至于这个村庄为什么叫锏里?在钱氏宗谱上没有记载,也没有历史文献记录,无可考证。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好奇地问过我的祖父,得到了他那很有逻辑和说服力的解释。
不知在哪个朝代,也不知在钱氏宗族里何派行先祖,生养了五个儿子,婚娶后各自成家立业,因人丁兴旺,田少人多,先祖提议,各立门户,分家住居。在当时那个年代,选择宅基地是很讲究的,先祖请来了懂得阴阳八卦的风水先生,帮忙看风水。好酒好菜一番招待之后,风水先生在先祖的陪同下,登上高山,聚目远眺,手执罗盘,念念有词。一番动作之后,风水先生很神秘地对先祖说,这地方没有风水最好的宝地,风水先生也就无趣地走了。
过了些许日子,钱氏宗祖正在家吃早饭,门外忽然来了一位衣衫不整、身体佝偻的老人向钱氏宗祖讨水喝,钱氏宗祖急忙上前掺扶着老人在上座坐下,敬他香茶,呈上碗筷,请他吃饭,饭后又叫妇人烧水让老人洗了澡,换上了宗祖干净的衣衫。攀谈中得知老人是位可怜的乞讨之人,且患上了痢疾,忽冷忽热的。好心的钱氏宗祖便挽留下了这位老人住在家中,每天好饭好菜地招待这位乞讨之人,行同一家人。时隔一月有余,钱氏宗祖家里的咸鱼腊肉也吃光了,为了给老人补身子,家里几只下蛋的老母鸡也都杀给老人吃了,老人的身体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但仍不见老人要走的迹象。某日,老人突然提出要走了,钱氏宗祖和妇人一商量,又把家里仅剩的一只老母鸡炖了,让老人吃饱好回家。老人一边吃鸡,一边泪流满面地说了一些感激的话语,临别时,老人要求钱氏宗祖送他一程,当两位老人走到黄蘖岭上时,老人便停了下来,用手指了指岭下那一片三面环山的斗箕形山地说:那是一着“锏”形地,在那里盖屋住居,能出相官。说着老人就不见了。故此,钱氏宗祖便遵照这位仙人的指点,安排大房(长子)在此定居,取名“锏里”。这就是传说中“锏里”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