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教育学生求真知、做真人。这是老一辈的教育家早已明确的教育理念。今天,这句标语或许还在一些学校飘扬,但是,真信奉的教师、学生又有几人呢?
最令人痛心的是学生作弊几成风。抓还是不抓?抓住,一旦认定为“作弊”,学生将不得不承受难以承受的代价;不抓,不仅对其他学生不公平,而且对犯错的学生也不能有效施加教育、引导。在这种两难的选择面前,我往往选择了前者。记得我在一次考试中发现过一名替考生,我虽然没有上报教务部门,但是,当场揭露了他的行为,给原考生的成绩记为不通过,并将他们二人叫到办公室详加劝诫,嘱咐他们防微杜渐,诚信为人。时隔多年,现在回想起来,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为人师者的一番苦心吧。
不得不承认,不少教师面对学生作弊,出于种种原因,往往选择保持沉默。沉默即姑息。像我这样的教师不多见,但也不是孤例。一次全年级的考试,我是联络员,负责各考场协调、联络。考场设在机房,空间狭窄,座位之间离得非常近,监考难度不小。开考后不久,我走进一间考场,看见一个学生正被罚站在讲台前。监考教师脸红彤彤的,情绪尚未平复。显然,这位教师与我在学生作弊问题上持有相同的认知,一样肯定诚信品质的重要性。
学生作弊现象不鲜见,教师又是怎样“以身作则”的呢?教师考评的业绩汇报里面有没有水分?职称评定的业绩数据里面有没有水分?给学生讲的课里面有没有水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谓社会大环境影响了校园小环境,校园风气遭遇侵蚀,不仅教师、学生,还有那些管理者们,都当反思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