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维,在今天,多几分诗意,多几分禅意,这样的雨天甚好,来自诗词解说里的阵阵悸动,一遍遍牵扯并温暖着我的内心。渐渐发现,这些诗词分享堪比赤裸裸的心理书籍更能让人疗伤,它温和地,潜移默化地修复着你的内心,让你不知不觉在诗词中得到救赎。从前读王维,读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味道,他的山水田园诗歌,语言朴实。寓情于景。他的贵游文学,写尽繁华璀璨,绽放生命的华丽,享受青春的热血澎湃,挥洒塞外风光的豪迈。诗于我,我于诗,在多年的互相沁润中,渐渐发生着变化。所有美满追求,浪漫的,辉辉的,禅定的,安宁的,激昂着,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地与之发生着碰撞与共鸣。
论及王维这位山水田园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无限,诗里徜徉山水,诗意盎然,与山水共舞,在泉水的激荡中,领悟人生许多时刻充满着危机,冲击、被污蔑,被浅踏,被对坑,一句“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将内心之冲撞与溪流之潺涧相交融,白鹭惊起飞翔后依旧会安静停留,一种浅显比喻,了却许多混沌迷茫中度日的人,多了几分禅定,生命状态如此多变,是一种自然存在,无须过分惊喜与悲伤。
从他的血气方刚到“老来惟安静”,经历着书写贵游文学的历程,这个写尽繁华盛世、绫罗绸缎、钟鼎玉食的贵游文学,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在边塞时,看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唯美画面,大漠气势磅礴,年轻的他血气方刚,身上充斥着游侠精神,甚至写出“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英雄情怀。年轻,就是身负着一种使命,对自我生命的构建和完成,有着很沉重的意义。
看电影的时候,常常会有些浪漫的画面,在树林里,一缕柔和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斜照在树下一块岩石上,周围是叽叽喳喳的鸟语~~这样的画面在王维的诗中,是常见的,那首《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他的诗看起来很简单,语言也平淡朴实,却是一种极为安静的画面,甚至是禅定的状态。有过生命体验深刻的人,都喜欢与山水,鸟鸣,溪流,大自然对话,也只有这种能寓情于景的人,才能更深刻思考生命的哲理。
王国维先生谈到的人生的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了王维的诗后,似乎也从山水奇缘间领略人生三层人生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单纯,不谙世事,未经历过风浪。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生经历波折,磨难,进入自我否定,自我冲突,自我排遣阶段,根据《红楼梦》的说法,叫“入世”阶段。三是,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世事无常,我心安然。从佛教的因果规律里自我安慰,自我救赎,叫“出世”阶段。
王维,后世人也把他封为“诗佛”,因为他的诗中有了禅机浩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里有禅,禅意无边,对后来的山水画也有了些影响。简约,幽远,留白的诗,让人遐想万千,就如有句“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人至远,青山依旧,白云悠悠,一幅唯美山水画,不繁琐,简约,后世的中国山水墨画,都以这种简约悠远的方式,传递一种心之宽大,境之悠远的博大情怀。从禅境来说,更是一种道不尽的情愫在里面,留白中似乎道尽“禅机浩荡犹如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的哲理。
邂逅美好的诗篇,犹如邂逅一些美好的人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人生一些灰暗无华的时期,倘若多读几句这种淡然处事的诗句,或许,能有些许的轻松。云和水,看似没有关联的两种自然,你懂得规律,于是能领悟云能化为水,然后水经过循环后又变为云,这是一种循环,万事万物其实都在循环,只是我们没有安静的灵魂,未能领略一二。
没错,我们需要安静的灵魂,安静的心,静候细水长流。安静,其实是更大的热情,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这段阅读的光阴让我受益匪浅,读一个诗人年轻的辉煌到“老来惟安静”的状态,开拓一种对待人生的哲理态度,正如他所言,“问君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真理不是在哲理或者禅宗里,在捕鱼的渔人口中。真理源于生命,源于生活。这是读王维诗中得到最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