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到了一个新词,斜杠青年,英文叫the Slash。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想到了“双杠”之类的体育器械了【偷笑~】,反应一会儿才发觉其真实含义,这原来指的是“/”这个符号,在文法里,用于区隔同类项。根据《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斜杠”是新词,但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历史上就有很多杰出的“斜杠”大拿。
达芬奇:在很多人印象中他是举世闻名的画家,但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建筑师/发明家,还擅长雕刻/音乐/数学/物理/生理/地质等学科。
牛顿: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
诸葛亮: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美食家(据说发明了馒头)
……
仔细想想,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之前有个做数字营销的同事,一边做着本职工作,一边努力学习健身瑜伽,身材锻炼得非常有型,现在跟朋友一起做了工作室,已经在做健身老师了。
一个在BAT工作的朋友,做市场营销,但自己爱好美食,业务时间做了美食公号,结交了一大批美食达人,还去了电视台做电视节目,不过最近他已经辞职,开始专职做美食领域了。
想想自己呢?也发现了做上进的“斜杠青年”的潜质,会画画,有基础但技术一般;会写字,字型不错,行书潇洒,但基础薄弱;会唱歌,但不会识谱也不会乐器;会跳舞,惭愧,那是小时候的事情了,现在身宽得怕是舞不动了。总体来讲,半瓶子不倒半瓶子晃荡。
似乎感觉成为“斜杠”青年已经是一件志在必得的事情了,但与此同时,在成为“斜杠”青年的路上,还有许多疑问需要解决:
(1)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斜杠青年”?有没有能力同时掌控多个领域?
(2)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成为“斜杠青年”该如何把握时间和效率?
(3)每个领域如何达到平衡,而不至于相互影响纠缠?
(4)多重职业的选择是否需要存在一个核心定位点?而不是选什么就做什么。
(5)在理想情况下,多重职业可以为你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但这是最终目的吗?
尤其针对职场初期的朋友来讲,“斜杠青年”的选择是希望?还是幻想?是机遇?还是陷阱?这都需要仔细的斟酌,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一旦选择,就是个非反悔项目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职业和兴趣爱好是有区别的。
职业是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的,当职业上有了追求则已经上升到自我实现的层面。在我们朝九晚五的同时,我们拥有自己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比如画画,比如写文章,比如占卜,比如弹吉他。兴趣爱好为我们增添了许多生活品质体验,如果你做得足够好,甚至可以为你带来金钱上的好处,但它归根到底还是兴趣,这样的收入也并不稳定。
但如果让兴趣爱好上升到可以作为职业选择的时候,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足以应对激烈竞争的考验,毕竟你的对手都是以这个领域作为他们立身之本的。而这个时间精力投入,在你正常工作节奏下是否可以实现呢?
总体来讲,追求“斜杠青年”的目标是个非常积极的主动选择。如果你已经有了某项技能的积累,足以支撑生存需求,但并不满足于当前的成就,这倒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毕竟我们一生是可以活很多辈子的。如果是职场新人,或者你没有足以支撑生存需求的技能,这个方向还是三思而行。弄得好,是机遇,弄不好,就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