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接触了边际效益这一概念,其实边际效益不仅是在经济学中,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
我们一直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即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凝结在商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随着价值上下波动。其实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从成本出发的理论,它忽略了价值来源于满足人类的需求,价值必须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经济学里面有很多前提条件,比如人是不是理性的,稀缺是不是一个恒久的状态,还有一个就是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理性人的假设已经被否决了,但是就像有效市场理论一样,只要有理性的人存在,市场就会回归理性。所以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和个人主观的主观价值论出发就衍生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
而边际效益不同于这个理论,边际效益建立在稀缺之上,大概解释一下,就是有一天你很饿,然后来到了包子铺,你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觉得简直是人间美味,吃第二个是简直觉得是不错的美味,吃第三个的时候,你有点撑,吃第四个的时候,你就不想吃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在经济学课堂中,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人按照计划做了一个没人要的东西,虽然卖不出去,但是他有工分,证明他确实付出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他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根据主观价值论,他的东西一文不值,所以他必须生产别人觉得好的东西,以满足他人的需求为前提。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才没有被浪费,社会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所以同样一个包子,如果他不被人们需要,那它的价值为零。那什么时候,它不被需要呢,就是边际效益递减的时候,减到你已经不想吃了。
所以回到开头的边际效益在生活中很常见,其实大家都可以思考一下身边很多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或者说我们对一些事物的新鲜感从最开始的很多到最后提不起兴趣…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