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古典的新书,成为你想要的改变,对于里面讲到的破除纠结的方法很认同。
我们无时无刻不再面临着选择,无论大事小事。很多小事,基本都是不经思索,下意识就做了。大事时,做决定会困难很多,因为我们往往会在各种得失中比较,特别对于失去更在意。
做决定比较难的人,一是悲观型人格,总是更关注选择会造成损失的方面。二是混沌型人格,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似乎什么都想要,分不清轻重。三是选择比较时的方法问题。有的人喜欢拿选择两面的优势对比,这是乐观型人格,这种选择比较容易,属于打鸡血型,弊端可能就是盲目乐观,武断判断,导致失败。有的人习惯拿两面的劣势比对,属于悲观型人格,这样的选择相对困难,但是好处是考虑会相对全面,安全。但是有的人会拿一方面的劣势和另一方面的优势对比,这样选择就太困难了。
做选择时,实际上都是下意识,跟随直觉比较多。这是一把双刃剑。跟随直觉,很多时候往往是跟随内心的真实需要。但是,也有的是不经思考,随波逐流式的盲目追随。所以,还是要清晰自己的价值观,根据价值观建立自己的原则,跟随原则做事情,就会避免不知所措的纠结。
实际上,每一个选择,都是价值观的体现。那么,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设性的一点是,价值观是可以建立,塑造,确定的。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就形成了自己的原则,做事有原则,就不会纠结。这是一个不断需要练习的过程。
我曾经是一个悲观的,原则困难的纠结者。在生活中不断练习做选择。现在,感觉自己的纠结症好了很多。
比如开车还是骑电动车。我的原则是省时,可控,便利,所以,不用纠结,我就会选择骑电车。比如去一个地方,我的原则是舒适,我就会选择开车。骑车,我可以接受风吹的寒冷,开车,我可以接受堵车的烦恼和停车的困难。
这些都是小事。那么举棋不定的大事呢?
古典说,连问自己三次,假如我明天就要离开人世,那么,我最想做的是什么。
很多人纠结,是因为有时间可以纠结。
就像有些人拖延,是因为有时间可以拖延。
所以,这个问题带来的紧迫感,让我们不得不立刻做出决定,摆脱纠结。也只有在足够关键时刻,我们可以抛弃那些障碍,直抵内心,面对自己的真实需要。
这个问题,实际上,回答的是,你想要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就有了决断的力量和勇气。
破除纠结,还有一个妙招,那就是
假如,假如这两个选项过了三年之后,你都会后悔,那么哪个后悔,你更能忍受一点?
这样想想,自己两年前做的选择,可以接受了。因为自己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这个后悔,我是更能接受一些的。
后面还有重要的一问,假如你不想让那个特别后悔的事情发生,现在你可以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让人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主动地去创造条件,解决问题。
还是回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