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大禹父亲治水的故事却不是每个人都知晓。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水域水灾泛滥,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老百姓深受其害。
大禹的父亲鲧一心想治理好水患,但是花了九年的时间也没有治理好,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
结果洪水冲垮了堤坝,淹死了很多人,造成更大的损失。舜接替尧当部落首领后,发现鲧治水不当,便杀了鲧,让鲧的儿子禹接着去治水,这才有了大禹治水。
禹改变了治水的方法,开渠引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农田,化厉为害。结果我们都知道,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并因此受到百姓爱戴,继承舜的位子,成为首领。
在黄启团老师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书中,我重温了这个关于大禹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同样是治水,不同的方法,完全不同的结局。治水如此,“治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鲧治水的方法,实则是一种控制。
什么是控制?
就是为了安全或其他目的,通过人为的力量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就是控制。鲧,他想控制洪水保一方百姓平安,不断地建造堤坝,越建越高,越围越困,控制反而带来一定的反作用。
这样做,不仅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万一水越蓄越满,到了堤坝难以承受时,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联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很多人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自己家的孩子,这个可以吃,那个不可以吃,在婚姻伴侣关系中,也总是希望能够控制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在家庭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是为你好”这样的话,可能是父母、爷爷奶奶、老师或者那些“经验老到”的人,他们以“这是为你好”为由,按照着你的生活,导演着你的人生,殊不知,可能在你以后的人生路上,会因为这样的“控制”,让你受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