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即AI)在不同领域的渗透程度,早已过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而直接进入“白热化”阶段。
老板在全员群里呼吁大家:“全民AI”(如下图),以及分享各类AI文章(比如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等)的场景,你可能也“见怪不怪”了吧?
作为一名HR SaaS产品经理,今天咱们就带你看看AI在这个领域的落地情况。
截止到今天(即2025年04月08日),AI产品的在HR SaaS产品的落地,至少已历经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萌芽阶段(2015-2020)——智能客服
HR SaaS产品包含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招聘、绩效、考勤、薪酬个税、培训等模块,属于典型强业务/规则类产品,尤其是在绩效、考勤、薪酬个税等模块。
它面向不同行业、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理念和政策风险偏好的SaaS产品中,产品规则因行业多样性、企业需求差异、政策风险偏好及产品经理的个人认知和偏好而变得复杂多变。
最终表现为:客诉问题严重,除了专门的客服团队外,还需对应产研进行技术支持,才能有效解决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比如笔者曾统计过2022.9.8日至2024.01.05日(约1.32年)期间,考勤模块累计产生2336条客诉问题,产研累计花费了2399小时(约300人日,8小时/天)。
换句话说,每年大概产生1761个客诉问题,他们需要1.2个人全职投入才能解决完客诉问题。
这仅仅是单一模块的客诉问题量。
所以,当AI应用有所苗头时,大部分SaaS企业首先想到的落地场景,就是智能客服。期望通过它来解决客诉问题,提升服务体验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市面上所有HR SaaS产品厂商,都一定会有一个AI智能客服。比如北森的AI客服、薪人薪事的AI小薪、i人事官方客服等。
智能客服是以SaaS企业为出发点所设计的“辅助产品”,只能是AI落地应用的“前菜”,是个“配角”。
话不多说,我们继续来看AI落地应用的“双男主”。
阶段2:起步阶段(2020-2023年)——大模型场景化应用
在大模型跑分和参数之争进入“白热化”,多模态模型开始“小露尖尖头”之际,AI在HR SaaS领域的应用,也进入了正式起步阶段——我们AI应用领域的“男主之一”(即大模型场景化应用)正式“出场”。
它的特点是:
- 不再只是解决SaaS企业内部效率问题,而是面向解决客户问题;
- 不一定属于现有SaaS产品的一部分,而是可单独售卖;
- 基于现有业务,聚集关键场景,用AI重做一遍。
以北森为例。
他们在过去的两年内,陆续推出了“AI Family”的七大AI助手。
AI面试官是基于AIGC大模型所生成的AI数字人,它可以模拟真人对候选人进行面试,从候选人的职业形象、专业技能、岗位胜任力、心理风险、认知能力、职业选择偏好等六个方面,评估候选人的能力与潜力,有效解决招聘的三大难题:成本高、招不准、招不快。
在其当年的财报中,甚至明确表示计划单独将AI面试官进行商业化(即以独立产品进行定价售卖)。
AI招聘助手是基于AIGC大模型与智能算法,可有效辅助提升招聘全流程的效率问题。包含生成职位JD、生成职位海报、生成职位画像、推荐人才库人才/相似人才至职位、AI评估筛选简历、AI出题、AI写面试评价等;同时,在人才库场景,还能智能分类人才库、透视分析人才、人才地图智能Mapping人才等,高效帮助企业降本。
AI做课助手是基于AIGC大模型的做课助手,能够智能生成课程PPT,智能录制视频课,智能生成题目检验员工学习成果,并智能生成提炼课程知识点和精华总结。
AI陪练助手是解决业务培训缺少实战,有效提升销售团队的业务能力的陪练助手。包含基于业务知识自动训练模型并萃取话术、扮演多种不同类型的客户跟销售对练、实时提供改进反馈与金牌话术等。
还有其他三个AI助手:AI测评助手、AI领导力教练、AI员工助手。
与之类同的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不局限于北森。
同时,入局的还有i人事、薪人薪事、Moka等,它们都在招聘、薪酬等领域,推出了结合现有关键场景的AI产品(比如AI面试助手、AI招聘助手、AI公式纠错助手等)。
阶段3:成长阶段(2024年后)——多智能体组合应用
如果AI只是对现有产品的赋能与重做,无法产生增量价值点,则无法有效解决HR SaaS厂商的商业模式问题。
随着OpenAI在2025年01月10日,正式上线GPT Store——一个类似于AI版的苹果App Store,让智能体(即Agent)在AI领域的应用,瞬间推到了“高潮”。
国内大厂在比拼大模型的同时,也加入了智能体应用的“争夺战”。比如字节的豆包、阿里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小言、腾讯的元宝等都纷纷入局。
HR SaaS厂商也不甘人后,纷纷开始进入AI应用的第三阶段。即AI应用领域的“第二大男主”入场——多智能体组合应用。
它的特点是:
- 智能体组合:每个智能体有自己的“职责”和定位,也可单独定价售卖。但对用户来说,都是统一的入口,智能体之间可以实现自动调度。
- 免费使用+增值模式:提供部分免费使用功能(或智能体),如需高级/私有能力(或智能体),则需二次付费购买使用。同时,自行承担对应大模型调用量的费用。
- 差异化优势:紧贴HR SaaS客户的场景和私有数据的优势,与其他AI类通用型智能体之间,形成差异化竞争。
以i人事为例。
它的多智能体协同是通过一个统一入口(即AI助理小爱),结合多个智能体(数据分析专家、HR专员、i人事官方客服、法律咨询顾问、AI人事助理等),形成一个AI助理产品矩阵。
用户可以直接跟某个智能体对话,也可以直接对话,智能体自动识别内容范围后,自动跳转至对应智能体,有效解决多智能体所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
同时,基础助理能力可免费试用,高阶能力(如查询员工假期余额、绩效等动态数据)需二次付费使用。
首先,我们来看数据分析专家助理的能力。
数据分析专家是一款提供人才管理、组织效能、假勤分析、薪酬分析的AI 助理,它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进行数据查询、分析、洞察等操作,有效提升数据使用的便捷性。
比如你可以问它:“李四有提升为主管的潜质吗?”
它会自动查询李四本年度的绩效情况、出勤情况、工作年限等数据,自动分析后给出自己的洞察:从现有数据看,李四可能不具备提升为主管的潜质,并分别从对应方面给出“自己”的意见。
第二,再看人事助理的能力。
i人事助理是一款提供人事相关操作、查询事务的AI助理。比如你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让它帮你查询假期余额、绩效等,以及申请员工入转调离、请假等操作。
比如你可以问它:“你可以帮我办理入职员工吗?”或“帮我请明天的年假”等。
它会自动识别为对应操作,直接提供对应的按钮(如员工/异动管理/入职或年假),点击直接跳转到对应操作页面。
第三,我们再看看法律顾问助理的能力。
法务咨询顾问是一款提供HR领域所有法务问题的AI助理,包含但不限于考勤/薪酬类的合规意见、各个地方的社保/公积金政策以及个税政策。
比如你可以问它:“法定年假是如何规定的?” 或“广州地区的最新社保基数是什么?”,它会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并附上对应的案例与链接,点击可直接查看原政策。
最后是HR专员。
HR专员是一款客户企业自定义的考勤制度、薪酬制度等的AI助理,允许用户自定义维护知识库完成后,员工可自助查询所有的企业制度或文化等内容。
比如你可问它:“产假制度是什么?”或“每年发多少天年假”等等。
写在最后
如果我们把时间周期拉长至30年或50年后,今天所分享的内容,可能是AI在企业应用落地的“开胃菜”,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成熟期。
咱们姑且就当今天是一个“阶段小测”,只是为了让你可以看看别人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在这方面有所落后,或是奋起直追,或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希望你的选择,依然可以自在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