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篇“乡党篇”,本篇主要阐述孔子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生活作风。
在上文品读了“孔子的授拜之礼 ”谈到了孔子托人问候外国亲友,行了再拜之礼。
古时士人相见的礼法,需要再拜,就是要拜两次。孔子送使者前行时拜一次,使者回礼,等使者走远了再拜一次。
而第二拜使者不需要回礼。因为第二拜不是拜使者,而是遥拜所问候的友人。
孔子托人到外乡去问候朋友,对所托之人一拜再拜,表明了他对所托之人的无限谢意,同时也是对要拜访的友人的尊敬。
后面又谈到了孔子接受他人的赠品,给他人行礼。
按照当时的礼节,接受他人食物类的物品,需要当面尝一下。
但孔子受赠的是药,就不方便品尝。孔子回礼后就说,因为没有吃过这种要,不懂其中药性,所以就不方便方面品尝了。
以上两点主要表达的是孔子日常与人交流的礼节。
继续下章,孔子的马棚着火了。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jiù):马棚。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到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马厩着火了,孔子退朝回来问,这里可以说明是孔子自家的马棚。
但为什么要说孔子问伤人没有,却没问马的情况,可能现在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不问马先问人不是很正常吗。
但其实在孔子的时代,马真的是比普通人还重要,比家仆都重要。
在当时养马就代表着有财富有地位,孔子自己家可以养马,说明他当时的官职地位也不低。
在当时,如果一个贵族家的家臣不小心害得马死人,这是相当严重的事情。
而孔子家的马厩着火了,回到家马上先问有没有伤到人,而不问马。
只问人而不问马,并不是他不关心马,而是在他心里人比马更重要,表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
所以,这章主要表明孔子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先注重人的安危。
继续下章,孔子与国君的相处礼仪。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腥:牛肉。
荐:供奉。这里指向祖先供奉。
先饭:在君行祭礼时先吃饭,是表示为君尝食的意思。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会摆正席位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他一定会煮熟了,先给祖先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他一定会养起来。
陪侍国君吃饭,当国君进行饭前祭祀的时候,他先取国君面前的饭菜为他尝食。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国君赐食物,当国君赐食物给孔子时,他一点会先把席位摆正后尝一尝,这是他对国君的尊敬。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腥是生肉,当时生猪肉是是很贵重的礼品了。当国君赐了猪肉后,孔子一定会先煮熟了进供祖先,让祖先知道国君给自家赐肉,让祖先也体会到君赐的光荣。
“君赐生,必畜之”,而国君赐的是活着的家畜,孔子就会先养起来。既然是国王赐的,肯定得先养起来繁殖,这可也是荣誉。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在陪着国君吃饭时,国君也要先行祭礼,跟现在西方吃饭前祭上帝是同样的道理,要感谢发明这些食物的神。
而祭礼完了以后呢,孔子就先要去帮国君品尝下饭菜。
按《周礼》记载,君主平时吃饭时,先由厨师尝食,而有臣子陪着国君吃饭时,就不用厨师尝食了,而改由臣子尝食。
所以,孔子陪同国君吃饭时,他会先为国君尝食。这是为了保护君主,因为有可能会有人下毒,古代的皇帝吃饭都是要别人先尝的。
这段主要表明孔子与国君相处的礼节。
岁月团队第二季征文开始啦,写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他(她)。
详情请点击☞第二季征文:那年,那月,那个他(她)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