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34周岁的男人,每每对领导、陌生人、同事、所谓的朋友等人,总是说大学本科毕业,但实话实说,我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或者更低,这和我国的教育体质无关,是我个人原因造成的。
初中时候学习成绩很差,最好的一次是班级第25名,当然这不是在炫耀,而是肯定的说明我成绩很差。
初一的时候,父亲病故,为了我的将来,母亲和我商量选择了中专。这类的中专学校是定向学习的,这就是说这个中专毕业,再考同专业类的大专,然后参加相应专业的工作,这个工作是国企,起码来说是铁饭碗,不会失业和下岗,当然是在自己不主动放弃的情况下。
一切都很顺利,大专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上面码的文字,貌似有些跑题,但我要说,不!
因为我文化浅薄,所以个人的见识短浅,但浑浑噩噩的社会生活,也让我对教育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接下来进去主题——教育。
这个话题很大,从哪聊起呢,这是问题!
既然是随笔,就想到哪说哪吧。
就从偶然的一次和两位同事聊天说起吧,一位男同事,一位女同事,男同事起名叫小白,女同事起名叫小静,这样方便阅读。
我们是在出差时候认识的,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小白拿出手机学英语,小静就一脸茫然的问他,你学这东西干嘛?要出国么?小白说:因为我的英语是弱项,所以想弥补一下。小静说:现在工作也用不到,学也是白学。小白说:这就是个人爱好。小静说:真是奇葩的爱好!
我听了沉默了一会,问小静:你有什么爱好么?
小静说:逛街,要不就宅在家里。
我说:这个爱好和他学英语有什么区别?
小静说:当然有区别,我逛街可以放松心情,他学英语多闹心啊!
我说:为啥学英语就闹心呢?
小静还是没有明白我的问话,而小白则笑了,小静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了这么多年,一想到学习就恶心了,怎么可能不闹心呢?!
我继续问:你学习为了什么?
小静果断的回答:为了考试。
我问:是不是不考试学了就没用了?
小静说:对啊!不考试学它有什么用啊!
我和小白相互对视一下,都无奈的笑了一下,然后都沉默了。
这段简短的对话,让我沉思良久,难道我们学习就是应付考试的吗?我不知道有小静这样的想法的人有多少,但是至少代表了中国一部分人的心态——学习为了考试。
学习为了考试,那么学习本身的乐趣就已经少了一大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孔夫子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把这句话解释为:学习之后不断的去复习,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吗?
但当时的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学习以后不断的复习,会快乐呢?
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学习后,不断的去实践,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吗?
在我的成长经历里,后面的解释,的确是正确的,这就说明当年的老师在骗我,当然了,老师是按着所谓考试的正确答案教我们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的教育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给我们快乐的本质,,因为我们是要应付一个又一个的考试,考试好了,就是好学生,好孩子,考试不好了,就是坏学生,坏孩子。
那么一张普通的卷纸,只是检验某一时间段的学习情况,怎么能用这个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呢?
我们的教育仅仅教授知识内容,而没有激发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因为有标准答案,其他答案就是错误的!!而好多时候,好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拿语言来做例子,生活当中“谁”,很多人把这个字读shei,而书面上标注则是shui,那到底是我们生活错了,还是标注错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语言本身服务于人们的工作,生活,是不是应该按着人们大众的读音来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而不是一堆专家学者坐在办公室里认为怎样就怎样。
现在的孩子学习都没有兴趣,学美术的,学钢琴的,学舞蹈的,学口才的,学国学的,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兴趣班,但大多数孩子都是没有兴趣的去学,这样怎么能有兴趣,更别说学的多好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起跑线在哪?谁也找不到,但就是这样一句广告语,把家长们都激活了。
我喜欢相声,在业余时间学习相声,上台表演,单位同事就说我不顾正业,同样是一个单位的人,每天会先用大量工作时间去搞自己的生意,大家却说他很上进。
我不知道他喜欢做生意和我喜欢相声这两个爱好有什么区别,大概是因为我说相声花钱,他做生意赚钱才被人认为我不顾正业的。
写了这么多,凌乱不已,个人能力有限,水平一般,还请各位看官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