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这是一种热切渴望的追寻,也是一种缠绵萦绕的情怀。
“爱”路遥,喜欢他别样的《人生》,更希望走近他《平凡的世界》里。因此,8月6日十时许,从秋林镇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出来,一路向北,行走在车流滚滚的省级国道上,虽然有些艰难和危险,但是,下一站将是路遥故居的欣喜,还是让我难掩心中的激动和兴奋。
我一向认为,故居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是一个人的力量之源,这里应该有故事,有传奇,我想,对我崇拜、崇敬且熟稔的路遥来说,更是这样。
随着延川县的临近,“路遥故居”的指示牌不停的在眼前闪过。我从诸多的资料中已知,路遥的这一故居——延川县刘家圪涝村郭家沟是路遥伯父的家。1957年,路遥的父亲迫于生活的压力,领着7岁的路遥从他的出生地清涧县王家堡来到这里,将他过继给了伯父,从此,这里就成了路遥的家。路遥对这一经历有着清晰的记忆,他后来回忆说:父亲领着他几乎是一路乞讨着来到了延川县伯父的家,父亲对对他说,明天我一早去赶集,下午就回来。但他知道,父亲是不会回来的了。第二天,路遥在一棵大树后看着父亲像贼一样从村口匆匆溜走,他的眼泪一涌而出。
随着导航的指引,拐下210国道,下了一道水泥铺就的陡坡,来到沟底,就看到在正前方的一块巨石上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郭家沟”,在这三个字的下方有一行注释式的说明“路遥文化产业园区”。
沿着沟底潺潺流动的小溪向前大约走三百米,就来到了路遥故居的门前,只见在一块不规则的青石上刻写着“路遥故居”四个大字,我一望而知,“路遥”这两个字是路遥的手写签名,倍感熟悉和亲切。
路遥的故居在郭家沟沟口的崖畔上,从沟底入口爬上一段石块修建的斜坡路,就到达了路遥故居的第一个院落。首先看到是在院子正中央矗立着一尊路遥的铜像,只见他右手插在裤兜,右手夹着一支烟横亘胸前,一脸凝重,若有所思,昂首挺胸,极目远望,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和一身气宇轩昂的傲骨,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在铜像旁的一块不规则青石上,刻着1991年10月路遥在延川各界座谈会上的一段讲话,真切地表现了他对延川的一片真情:“我尽管出生在清涧县,实际上是在延川长大的,在延川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延川的感情最深。在我的意识中,延川就是故乡,就是故土。”其实,在这段话的后面还有几句话,即“而且,我的创作、作品中,所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原材料,大部分都取材于这个地方。”这就足以说明延川,郭家沟,路遥生活的这个家,给了他了创作的素材和源泉,也难怪我们可以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不时的看到路遥家乡的影子。
从路遥的铜像向右前行,就可看到一座低矮狭小的简易门楼,门楼的上方挂着一幅不起眼的匾额——“路遥故居”,跨过这个门楼,就走进了路遥真正的家,就是路遥自1957年到1973年在这里生活了十六年的家。
这是一座约莫二分左右的陕北农家小院,两孔土窑并排而立,在两窑的中间张贴着一幅介绍“路遥在延川”的喷绘,在窑洞的两侧挂着一些干瘪的蒜辫和已经没有红色的辣椒串。
走进两孔窑洞,给人的感觉基本相同,都是阴沉渗凉,陈旧简陋。现在的窑内除了保留着陕北传统的一炕一灶外,就是陈列着一些显然是路遥养父母用过的盆盆罐罐、农具、被褥等,唯一让人有新鲜感的是在窑壁的两面悬挂着路遥在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养父母的画像,还有一些文人墨客给路遥的题词。真的不敢相信,就是在这样两洞破旧、狭小、灰暗、阴郁的土窑里,造就了一位矛盾文学奖的得主,孕育了路遥《平凡的世界》和不平凡的《人生》!
穿过路遥的这个小院继续向前,还有三处院落,原来都是路遥的邻居,现在被迁走后开发为路遥文学作品陈列室、路遥影视作品播放室和追思路遥的名人题词纪念室,其中,以李志武创作的大型连环画《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最为宏大和瞩目,它或许也是对路遥精神世界的一种解读。
走下路遥故居的斜坡,正值中午时分,太阳似火,气温骤高,但我的心却是冰凉的,没有想到,作为当代文学巨匠的故居竟然是这样的简陋,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路遥创作的那些鸿篇巨制竟然以此为背景,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这个贫瘠穷困的小山沟竟然是路遥创作的源泉。。。。虽然我疑虑丛生,但事实已经铁定,留给我的唯只有深深的叹服和无尽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