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一:苏格拉底和游叙弗伦谈虔诚
今天我教你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反问法”。今天听完,你出门就能当苏格拉底了。
我们还是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有一天,在王宫的前廊,苏格拉底遇见了一位熟人,叫游叙弗伦。游叙弗伦说:“咦,这不是苏格拉底吗?你怎么也在这里呀。不会是跟我一样来打官司的吧?”
苏格拉底说:“对啊,我就是来打官司的。有人告我不敬神,引诱青年学坏。不用管这事儿了,他们爱告就告吧。那么,你是来干啥的?”
你看吧,苏格拉底已经知道有人起诉他了,但他对此毫不在意,更关心的反而是找个话题跟人辩论。他心宽得真让人佩服。
游叙弗伦告诉苏格拉底:“我来这儿是要告我的父亲。”
苏格拉底说:“哦,发生什么事情了?”
游叙弗伦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下:“我要控告他谋杀。我家有个仆人,这个仆人喝醉酒之后把家里的另一个家奴杀死了。我父亲当时很生气,就把这个杀人的仆人手脚捆起来扔到了沟里。然后,我父亲派人去请教神巫该如何处置这个杀人凶手,回来之后却发现这个人已经在沟里冻死了。在我看来,我父亲就是杀人凶手。你知道吗?竟然还有人认为我控告自己的父亲是亵渎神灵,真是愚昧地不可理喻!”
我插一句话。这个游叙弗伦,是雅典当时有名的宗教家,自以为关于宗教问题无所不知,而且他自认为是个新派人物,很是瞧不起那些守旧派,对苏格拉底倒是比较欣赏,觉得大家都是同道中人。
好了,说回来,刚刚我们讲到,游叙弗伦要控告父亲杀人。
苏格拉底趁机问游叙弗伦:“那我跟你请教一下,什么是虔诚?什么是亵渎神灵?”
游叙弗伦想了想,说:“做神喜欢的事情就是虔诚,做神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不虔诚。”
苏格拉底又问:“那要是这样的话,如果不同的神有观点的分歧该怎么办?就说你的事情,你要起诉父亲杀人,可能有的神会支持你,有的神不喜欢你这样去做。按照你的标准,这件事情到底是虔诚,还是亵渎神灵呢?”
游叙弗伦皱起了眉头,说:“那我再修改一下吧。亵渎神灵就是做所有的神一致不喜欢的事,虔诚就是做所有的神一致赞成的事。”
苏格拉底说:“那我再问你,那是因为虔诚所以神喜欢,还是因为神喜欢所以是虔诚?”
听到这里,游叙弗伦有点被搞糊涂了。我恐怕你也稍微有点糊涂了,难怪,这里面有点绕,我来替苏格拉底解释一下。苏格拉底想说的是,我们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一件事情本身是虔诚的,所以神喜欢这件事。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神喜欢,做这件事情就是虔诚的。
游叙弗伦辩不过苏格拉底,就找了个借口走掉了。到最后,他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即到底什么是虔诚。但这不重要,我们关心的不是找到标准答案,而是怎样提出正确的问题。
画作《雅典学园》(拉斐尔)
2.要点:苏格拉底的“反问法”
这就是我跟你说的苏格拉底的“反问法”。你学会了吗?来,让我给你再总结一下。
怎么来用“反问法”呢?这里有三个步骤:
找出一个看似不证自明、天经地义的观念;
假设这一观念是不对的,试着找到一个例子,证明这一观念存在逻辑上的破绽;
修改原有的观念,使之能够包含我们刚刚找到的例外,接着,我们再反复使用这三个步骤,步步紧逼,把原本似是而非的观念逐步澄清。
苏格拉底的“反问法”看似招数简单,其实威力强大。
你要不要也来试试?
3.案例二:苏格拉底和拉凯斯谈勇敢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来自《拉凯斯篇》。拉凯斯是当时深受雅典人民尊敬的一位军事将领。苏格拉底和拉凯斯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勇敢。
拉凯斯先说,勇敢就是在战场上往前冲。苏格拉底说,那如果为了消灭敌人,先撤退,再包抄,算不算勇敢?拉凯斯说,当然算了,骑兵经常采取这样的战术。
苏格拉底说,那既然勇敢不是在战场上往前冲,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什么是勇敢呢?拉凯斯说,勇敢就是坚韧不拔。苏格拉底说,这个定义很好啊,不过,如果坚韧就是勇敢,那做一千个俯卧撑,也很坚韧,这是不是勇敢呢?
拉凯斯说,这不算勇敢。我说的是明智的坚韧。苏格拉底又问:那什么叫明智的坚韧?如果有一个人坚持守在阵地上,但他这样做是因为早就知道援军很快就会来了,另一个人也坚持守在阵地上,但他根本不知道会不会有援军。这两个士兵,哪一个更勇敢呢?拉凯斯说,那应该是后一位士兵。不计风险的人才是勇敢的。
苏格拉底说:如果不计风险就是勇敢,那么,一个不习水性的人贸然跳进水里,而另一个受过跳水训练的人跳进水里,哪一个算勇敢?拉凯斯说:那我可能说得又不对了。没有经过训练,直接跳进水里是很愚蠢的。
我又把苏格拉底的“反问法”跟你演示了一次。你看,跟第一个例子一样,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什么是勇敢的标准答案。你要跟苏格拉底学习,就要先破除一个迷信: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从提问到寻找答案的思考过程。
4.感悟:你必须学会怀疑
这就是我今天最想和你说的:你必须学会怀疑。凡是公认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很少真的如此。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是,一种观念是否正确,跟它是否被大多数人接受,跟相信它的人有多么伟大,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独立去思考,反复地用理性去推敲,才能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我们不断地拷问,似乎触到了更为坚实的认知的基石,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当有了新的反例,我们就必须放弃旧有的理念,一切从头再来。
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我们心中都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我们都想要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性,但同时,我们还有另一种倾向,我们都会逃避、害怕和憎恨自己可能犯错误。这两种同时存在的倾向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苏格拉底向我们伸出手来,说:来来来,不要怕,慢慢地往前走。这种不断地拷问自我的过程,让人觉得战战兢兢,但又极其刺激。你也来试试吧,跟苏老师一起学习,怎么死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