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六十
原文
苏州杨文叔先生,掌教吾乡敷文书院,以实学教人。余年十九,即及门焉。后宰江宁,而先生掌教钟山,又复追随绛帐。近闻其家式微,诗稿遗失,仅传《孝陵》二首,云:“鼎湖龙去上升天,弓剑埋藏四百年。金碗玉鱼无恙在,不须清泪滴铜仙。”“竖儒瞻拜旧山陵,落日平芜百感生。欲奏通天台下表,只怜才谢沈初明。”先生名绳武,康熙癸已翰林,维斗先生孙也。
译注
苏州杨文叔先生,掌管我家乡的敷文书院,实施实学教育。我十九岁,就拜在他门下就读。后来我做了江宁知县,而杨先生执教于钟山书院,又再次追随到他的门下。近来听说他的家境衰落,诗稿也丢失了,仅传下来《孝陵》二首:“鼎湖龙去上升天,弓剑埋藏四百年。金碗玉鱼无恙在,不须清泪滴铜仙。”“竖儒瞻拜旧山陵,落日平芜百感生。欲奏通天台下表,只怜才谢沈初明。”意思:鼎湖的龙离去升上天宫,弓剑埋藏了四百年。前朝遗物金碗玉鱼保存完好,不要做泪洗铜仙的事。我来瞻仰拜见故去的帝王陵墓,落日下草木丛生的原野让我百感交集。本想去通天台下奏一表,只可惜才华不如沈初明。杨先生名叫绳武,康熙癸已年的翰林学士,杨廷枢是杨先生的孙子啊。
金碗玉鱼:《太平御览》卷八十八引《汉武故事》曰:“邺县又有一人,于市货玉杯,吏疑其御物,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又茂陵中物也。(霍) 光自呼吏问之,说市人形貌,如先帝。光于是嘿 (mo) 然。”唐·韦述 《两京新记》:“长安大明宫宣政殿,每夜见数十骑衣鲜丽,游往其间,高宗使巫祝刘明奴、王湛然问所由。鬼曰:‘我是汉楚王戊太子,死葬于此。’明奴等曰:‘按汉书,戊与七国反,诛死无后,焉得有子葬于此?’鬼曰:‘我当时入朝,以路远不从坐,后病死,天子于此葬我,汉书自有遗误耳。’明奴因宣诏与改葬。鬼喜曰:‘我昔日亦是近属豪贵,今在天子宫内,出入不安,改卜极幸甚。我死时天子敛我玉鱼一双,今犹未朽,必以此相送,勿见夺也。’明奴以事奏闻。及发掘,玉鱼宛然,自是其事遂绝。”
传说汉昭帝时邺县发现有人在市上卖玉杯,是汉武帝茂陵中的葬物,卖者状貌像汉武帝。唐高宗时宣政殿夜间有鬼骑出游,巫者去问,原来是汉楚王的戊太子葬于此地,于是宣诏给他改葬,戊太子答应赠给他一对玉鱼。后常以两典事合用,追怀帝王遗事。
铜仙“金铜仙人”的省称。《三辅黄图·建章宫》:“神明台在建章宫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宋 王沂孙《齐天乐·蝉》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清 吴伟业《送少司空傅梦祯还嵩山》诗:“铜仙露冷春门草,玉女台荒洞口沙。” 吴翌凤注:“ 任昉《述异记》:‘魏明帝诏宫官西取汉武帝捧露盘仙人,欲置前殿,既拆盘,临行泣下。’”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一出:“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参见“金铜仙人”。
杨廷枢(1595年~1647年)明代学者、复社领袖。字维斗,号复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崇祯三年乡试第一。后因反清事泄,为清吏所执,不屈被杀。杨廷枢,南京兵部尚书庄简公杨成之孙、诸生杨大溁之子。继配夫人芦墟赵田村费氏。早年为诸生,以气节自任,曾为东林党人周顺昌平反奔走呼冤而闻名。明崇祯三年(1630)乡试高中第一名,即解元。“文名振天下,从游之士颇多”,为复社领袖之一。明弘光元年(1645 )清军南下苏州。他因反清事泄,“避地芦墟,泛舟芦苇间”。当地士绅纷纷出走,他却为抗清义军筹粮未走。四年,苏松提督吴胜兆反清,策划人戴之隽为杨廷枢门生,遂受牵连。“四月二十四日被缚,饿五日未死。大骂贼,未杀。遍体受伤,十指俱损”。“自山至(分)湖”的押解途中, 于四月二十八日,“舟中作自叙一篇、绝命词二十首” (一说十二首),在衣服上写血书,誓与清朝势不两立,有“魂炯炯而升天,愿为厉鬼;气英英而坠地,期待来生”之句,清兵将他押解到泗洲寺。当时苏州巡抚土国宝正驻扎在此,领兵镇压分湖地区的抗清义军。土国宝三次劝他剃发,他说,“头可断,发不可断”。 五月二日在永安桥(即泗洲寺桥)南,“为巴提督所手刃”。临刑大叫“生为大明人”,头已断还有“死为大明鬼”之声。清军将他悬首示众,“责令馈千金赎取”。门生迮绍原等凑银两将他赎出安葬;并私谥“忠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