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儿时无忧无虑的阅读时光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发现认识的字逐渐多了,看小说已经不那么吃力了。我姐是个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人,尤其是武侠小说。我便央求她看完了给我看看。
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乏味,武侠里的世界,刀光剑影,快意恩仇,潇洒恣意,天道酬勤,好人好报,关键时刻总有世外高人出现救下主人公的性命。很快,我也痴迷于武侠小说。
又因为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零花钱买书,基本都是靠借同学的书看,借的书总怕耽误了别人看,便更有动力快马加鞭,早上天灰蒙蒙的时候便起来看,早自习偷偷看,边吃饭边看,上课也偷偷看,晚上草草写完作业熬夜看,直到一口气把大块头的小说看完了才算完事,不然干啥都干不进去。
那时候我就体会到,读书是会上瘾的。
曾经课堂上看小说,被老师逮住批评过。经过几番跟老师斗智斗勇,我想出了一个绝招,把课桌挖个洞,小说放抽屉里,上课的时候通过课桌上的洞偷偷看,从此再也没有被老师抓住过。
有一次父母催晚上赶紧睡觉,但是那本武侠小说答应了第二天要还给同学,便打着小手电,蒙在被子里偷偷看了一夜,结果新手电烧了。
曾经有一次要上体育课,看小说看得正起劲的我,便带着书去了。简单集体活动后解散,大家按照惯例开始最喜欢的自由活动。我站在角落里开始全神贯注读书起来。有多专注呢,就是眼睛一刻不离开书的那种忘我的专注。周围同学的嬉戏打闹,操场上草丛中的蚊虫叮咬,下午四点毒辣的阳光,站着腿的酸疼,我丝毫没有注意到。
四爷是小学校长,他对自家孩子很少夸奖,即使我总是考第一名。但是那一次他远远看见我读书那么认真,便对旁边的人说:“你看雪花看书那么认真,将来肯定有出息。”当时听到这句话的小伙伴跑来告诉我,我心想四爷若知道我看的并不是教科书,而是武侠小说,会不会收回这句话。
刚开始读小说的时候,很多字不认识,便抱着新华字典,不认识就开始查。这样几本小说啃下来,我的语文课不怎么学,很多字都认得了,作文也写的得心应手。
读书带来的这种优越感,像催化剂一样,更加重了我对读书的痴。
小学的时光,无忧无虑,悠然漫长,但是可以自由地阅读,真真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02 中学戒书瘾的岁月
上了初中以后,升学压力逐渐大了起来,总有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寒暑假也总是做不完的作业。
再加上那时候姐姐外出打工,书的来源少了一大半,看小说便被迫戒掉了。唯一快乐的阅读时光就是语文课本和配套的读本,还有班里偷偷传阅的《读者》和《意林》。
即使这两本杂志,依然遭受着老师的围剿。
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我后面的女生课桌上放了一本杂志,封面是男女拥吻的照片,结果被班主任发现后,当着全班同学点名批评她看不健康的书。
其实班主任不知道,那个照片并不是不健康的照片,它很有名,叫《胜利之吻》,是为了庆祝二战胜利,纽约时代广场一位水兵激动之下亲吻了旁边的一位女护士。那一年,也就是2007年,胜利之吻的男主刚刚找到,杂志上刚刚报道。
这样繁重的学业和严苛的环境里,整个初高中六年,我的小说只读了《简爱》、《巴黎圣母院》和《平凡的世界》。还是同样的感觉,只要一打开书,瘾就上来,课也不想上,非要看完才有心思听课。不摸书,这痴迷也无处发作了。为了学业,只能割爱戒书。
那几年,重压之下,又没有文字的慰藉,不知道如何缓解压力,经常郁郁寡欢。
03 阅读是成长的最佳陪伴
高考完以后,伸个长长的懒腰,艰难的岁月终于熬过去了。
先入手了《泰戈尔诗选》、《契诃夫小说集》、《草房子》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又去借了《红楼梦》。那时候突然发现,经过六七年的戒书,自己竟然对一直钟爱的武侠小说不再痴迷了。
那个暑假,每天睡到自然醒,醒来看书,看云,做菜,闲逛乡间小路,侍弄花花草草,过了一个最惬意的暑假。
大学和读研期间,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学会控制自己读书的节奏,至少要保证正常的学业和生活之后,再读书。用了很多年,才回到了正常读书的状态,改掉了翻开一本小说必须读完才有心思做其他事情的毛病。
在读书内容上,开始意识到以后要面临工作,需要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除了随心阅读文学类的,有意识地强迫自己看职场类、沟通类、行业调研类书籍。
现在回头看看,这些书籍确实对后来的工作有不少的帮助,有时候可能不是操作技能上的,而是遇到问题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逻辑思维上的帮助。
刚开始工作的两三年,经常加班,看书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后来参加了读书会,开始每年做读书计划,每天固定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读完了写书评,以此加深记忆。
读书未必能对工作、生活、恋爱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可能并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至少会让人不再那么焦虑,工作中,在一些决策和沟通的时候,也会让人更有底气。
至于潜移默化中对个人思维和认知的影响,对个人性情的滋养,便是长久的阅读习惯塑造出来效果,而越坚持,才越能感受到其中的奇妙。
04 遇到不喜欢读的书怎么办?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会让我上瘾,有时候会遇到即使是文学名著,应该是我个人认知到不了那个层面,无论多努力,就是是读不下去。
比如《红与黑》,尝试了两次,实在不喜欢里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没读完便弃书;再比如《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像看小黄文,果断弃书;《瓦尔登湖》已经连续两年在我的读书计划里,但是哲学就是我的死穴,每次看十多页就放在一边了。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怀璧不予的文章写的特别好,阅读首先是一种乐趣,既然是乐趣,首先你要自由,你要有自由选择自己读书的权利,才会有乐趣。
所以,如果遇到实在读不进去的书,就放一边吧。也许,随着年岁的增长,认知到了一定层面,某一天会突然发现,我能读懂那些积灰的书了。
从嗜书如命到戒书,再到正常阅读的状态,在我不长的阅读生涯里,曾随着作者环绕大半个地球看风土人情,也曾穿越几千年的时光回看历史的辉煌和破败,火车上读汪曾祺地闲情逸致,地铁上读麻风病人顽强地生活、抗争,深夜里被《追影子的人》治愈,冬日暖阳里读于娟的文字哭的稀里哗啦……
阅读给生命带来的丰富,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多了几分诗意和期待,也能让我们更有底气去追风逐梦,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