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赶一篇稿子,刚上床不久,天已经大亮。迷迷糊糊听到一阵“嘘”声,虽然不睁眼,也知道屋里有三个小手指头摆在三张小嘴儿的前面。“嘘!嘘!嘘!”这个要那个安静,那个要这个安静。哗啦啦,窗帘拉上了。老大的声音:“拉上窗帘,太阳照不进来,爸爸可以多睡一会儿。”两岁的老三,爬上床要给我拉好被窝,大甲席太滑,人掉下了床。“摔跤!摔跤!”老三大叫。老大、老二的“嘘”声呵阻了老三。“我们把房门关好,别让人进来吵他!”这是老二的声音。六只小脚发出不小的脚步声。关门了,砰!我在善意安排的“睡眠环境”中清醒了。
这是台湾作家林良先生的代表作《小太阳》中的一篇——《家里的诗》中的一个片段。《小太阳》记录了一个平凡家庭十五年的日常生活,如一轮“小太阳”,温暖读者数十年,被公认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
林良先生的文字清新澄澈,家味浓烈,读之甘之如饴,温暖而幸福,所以动动笔,我把自家的味道也记录了下来。
一、吃西瓜
姐弟俩在吃西瓜,弟弟突然有点儿担心地说:“姐姐,我吃了个瓜子。”我扭头去看,见他一副担心的样子。“吃了个西瓜子啊,还记得《西瓜籽》这本书吗?西瓜子最后会怎么样?”前一段时间刚看过《西瓜籽》这本书,我想引导他,让他不用担心,让他明白籽最终会出来的。
弟弟还没说话,姐姐接过来说:“西瓜子发芽了,然后头上长出一棵西瓜树,可以乘凉,小鸟飞来了,不用买西瓜了,到哪儿都可以吃。”边说边手舞足蹈。她一定是想起了《子儿,吐吐》的情节。而弟弟呢,盯着姐姐,哈哈大笑,似乎早已忘记自己吞西瓜籽这件事。
“这倒是不错,我们不用买西瓜了,可是,西瓜是长在树上的吗?”
“哦,对了,不是,是长在藤上的。哎呀,我要歪着头走路了,好大的西瓜,太重了。”说着,站起来边走边演,像小丑一样。弟弟看她滑稽的样子,直接笑抽了,西瓜弄的脸上、鼻子上、眼睛上到处都是。
二、谁不好意思
午饭前,姐弟俩要吃西瓜,因为马上要吃饭了,我没同意。
“妈妈,吃完饭可以吃西瓜吗?”吃饭的时候,姐姐又问。
“可以。”
“耶!”姐姐边欢呼边冲弟弟做胜利✌的手势。
弟弟也学着姐姐的样子“耶”,俩人眼里放着光芒,狡黠地相视一笑。看着他们灵动的互动,那么开心与美好,感觉心里暖暖的,我也很开心。
“你们两个还真是同步啊!” 我心荡漾,声音也洋溢着宠溺的味道。感恩幸福,生活里随处可得。
饭后,我在收拾,他们在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妈妈,我和弟弟又同步了。”姐姐开心得向我报告。
“弟弟3岁,你总和弟弟一样,你好意思吗?”爸爸不知趣地插话。
“哼,如果我不好意思,那你更应该不好意思,是你把我教成这样的。”
哈哈,这句话回得太绝了。爸爸呢,还没反应过来,还在反问“我怎么会不好意思呢。”
为了避免他俩杠上,我赶紧说:“老公,宝宝说的对,她可不就是我们教的吗。”我和老公还算是学习型家长,经我一提醒,老公立马心领神会,大家相视一笑,聊天继续,呵呵。
三、西瓜地理的躲猫猫大王
“妈妈,妈妈,森林有《森林里的躲猫猫大王》,西瓜地里也应该有《西瓜地里的躲猫猫大王》。”
“嗯,这个想法不错!期待你的《西瓜地里的躲猫猫大王》。”
“好!”
“先写故事再配上图,一定很精彩!马上放暑假了,可以暑假做。”
“嗯。我一定会完成的,因为我喜欢这个故事。”自己开始陶醉,好像她已经完成了一样。
兴奋了一阵子,她最后把这件事情记在了本子上,说她一定不会忘记。
不管故事怎么样,绘画怎么样,最终结果怎么样,我觉得这都是个非常棒的尝试,希望她可以如她所说,把它完成。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家的样子。每一天都是惊喜,都是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