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曾经有一个人去深山的寺庙中找禅师问道。
禅师: 你因何到此?
那人: 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 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修自己就是时时勤拂拭的意思,一个人要懂得自省,要想使自己的心性成名,关键是要看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修炼,逐渐与光明的境界接近。
一日早起,小和尚请教老和尚。小和尚:师傅对于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什么?
你觉得呢?老和尚对着徒弟微微一笑。
孤独?
老和尚摇头: 不是。
绝望?
老和尚继续摇头: 也不是。
误解?
老和尚还是摇头:还不是。
小和尚一连说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说不对。
小和尚: 那师傅您告诉我究竟什么最可怕的?
小和尚实在想不出来了。
老和尚: 就是你自己呀!
小和尚诧异的:我自己?
小和生似懂非懂,他抬起头,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师傅。希望得到指点。
老和尚笑了笑: 对呀!其实所谓的孤独,绝望,误解等等都是你心里的阴影,都是你内心的某种感觉而已。当你觉得这些真可怕,无法忍受的时候,你就会向他们屈服。相反如果你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积极面对,一切都会过去,那么你就会战胜一切。所以那些虚幻的感觉苦恼岂不是很荒唐,傻徒弟一个不怕自己的人还会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人最可怕的其实是你自己,而不是那些内心的感觉呀!
小和尚茅塞顿开。
㈡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身心自在。
这里所说的欲望并不是中了大奖评,迷恋上偶像或者长生不老诸如此类的白日梦。而是生活中各种琐碎,让我们纠结的私心杂念。
曾有人向一位雕塑家请教雕塑的秘诀在哪里,雕塑家只是简单回答: 我只是将不是作品的部分全部除掉而已。其实一人生亦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把附加在生命之上过多的欲望去掉,那么生命便会显现出它的自然之美。
减少抱怨,不要把时间消磨在鸡皮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中。或者为那些子虚乌有的问题而苦恼,结果不是停滞不前,就是畏首畏尾。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思考,因为充斥于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已经压在他们喘不过气来。在不断的哀叹与抱怨中,他们的梦想早已渐渐失去颜色,他们的斗志也被消磨殆尽。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内心负重太多,他们如同背着一个塞满了苦,累,忧,愁,烦的垃圾袋,疲惫不堪。
有一次小和尚与老和尚一起下山化缘。两人走到河边,看到一个姑娘被困在那里。
老和尚: 姑娘,背你过河吧?
姑娘: 多谢,老师傅。
于是老和尚就将她背过的河。小姑娘万分感谢地跟师徒两人道了别。小和尚顿时惊讶万分,却什么话也不敢说。走了20里路后,小和尚还是觉得想不通,就忍不住问老和尚。
小和尚: 师傅呀,我们身为出家人,你怎么可以背那个小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 你看我将他背过了河就放下了,你为何背了20里地还不曾放下。
一位高僧养了一条狗,取名‘放下’。每当要给狗喂食的时候,它总是站在庙门口,大声呼唤呼唤: 放下,放下,放下。当地的人们都觉得这个狗的名字很古怪,就向高僧请教。
高先生: 这狗子为啥叫‘放下’?
高僧: 其实给狗取名‘放下’是我想提醒自己放下俗事而已。的确,放下犹如迎头棒喝,提醒着我们不必整日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要学会放下俗事。
生命短暂,过去的痛苦何必再苦苦纠缠呢?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我们必须学会该放下时就放下。放下烦恼后,我们便会更加轻松自在的前行,可以登得更高,行得更远,看到更美更多的人生。
有一位年轻人去寺庙的路上看到了一件事情,觉得非常有趣。到寺庙后他想刁难一下老和尚。
年轻人: 请问大师什么是团团转?老和尚: 皆因绳未断。
年轻人听后不禁大惊:你怎么会知道?
原来年轻人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拴在树上,它想离开树到前面的草地吃草,却因鼻子被绳子穿住,转过来,转过去都无济于事。
年轻人: 我以为大师不曾看见。必定答不上来,谁知大师料事如神。
老和尚: 你问的是具体的事,我回答的是抽象的理。你问牛因何不得解脱?我答心被俗事牵绊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众生其实就如同那头牛,只不过被束缚住的不是绳子,而是琐碎的烦恼,痛苦,因而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人世间一切诱惑与牵绊都是绳。生活中烦恼丛生,皆因这欲望之绳,斩不断,理还乱。
㈢
不执著身,不执著身业,
不执著心,不执著意。
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因此舍得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艺术。舍与得就像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它虽无形却无处不在,存于天地人生,内心,它既可以存于微妙的细节,也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机理。世间的一切均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与统一。有舍才会有得。
芸芸众生的我们对金钱,名利,情感等都有着太多的欲望。欲望是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好坏,它既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又会酿成许多人生悲剧。因为欲望如同一头桀骜不驯的猛兽,它常常会使我们在舍得之间肆意横行,只有驾驭好了这头欲望的猛兽。把握好舍与得的尺度,我们才可以敲响成功的门环,人生百年不过就是一个一舍一得而已。
一位弟子: 是否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佛陀的教法?
佛陀: 一切都不可执着。
一定有人会觉得不可理解,执着不是好事儿吗?难道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还会有什么错?为何佛经会教人不可执着呢?在佛经中执着的本意为专心注意人世间事物而不能超脱,后来泛指固执或拘泥。后来,其词义经过不断演化,逐渐演变为坚持,不轻易放弃。我们通常会说做人,做事都要执着。执着令人坚强,执着于理想等等,如果按照现在人们所理解的意义,执着也未必就好。饱尚可,但过饱就会撑。甜虽佳,但是过甜则会苦。坚定很好,但盲目的坚定就是固执。执着意识如此。
禅师非常喜欢兰花,寺院中有数百盆各式各样的兰花,都是他悉心栽培,悉心照料。有一次禅师有事要出远门,临行前交代弟子好好照看那些兰花。可是一次弟子却不在浇水时不小心滑倒,将兰花花架花盆打翻了一地。弟子惶恐不已,于是等禅师回来后,便主动说明原委,请师傅惩罚自己。禅师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平静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它们可用来供佛,又可美化室内环境。
人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也不要过于执着,这才是禅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