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很喜欢。至少是现在,大概我在这本书中很多的篇幅都看到了自己,所以比较有共鸣。我记得我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是在晚上,是临睡前。在这部分,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爱情的憧憬和想象,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以及叙事从“他”到“你”的转变过程,让我沉浸到故事中,亦是陷入某些回忆里了。我在想,爱情的开始应该是存在着某种共性,像夏日晚风,像梅子酒,像甜而不腻的蛋糕,像好多好多。我看着看着,突然好怀念也好期待爱情,毕竟美好的幸福的事物,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会拒绝。
第二天清晨继续阅读后续章节,情感已经慢慢的有所变化,但我一点都不难过或者惊讶,甚至我认为更加真实了,像是在记录我的自述。我赞叹作者对整个恋爱过程中心理的叙述,实在不能更贴切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跟着笑跟着害羞跟着快乐跟着紧张跟着不安跟着疑惑跟着难过……我像是翻开自己的记忆本去回顾我自己的故事,但这次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是抽离出来的视角,是以全局的视角,我更加释然了。当然我也会经常梦到以前的一些片段,可是我无法去和那个梦里的自己对话,如果可以,我想去抱抱她。
另外我想说,我挺喜欢这本书的结局,算是比较温和的分手方式了,后续的关系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想象。我现在更加认为,亲密关系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探索和看世界的体验,爱不是一件软弱的人会做的事,奋不顾身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貌似是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过度恐惧和抵制,很多人其实忽略了其中过度快乐的部分,仿佛潜意识里认为悲伤不该出现在爱情中。可是,纯洁无瑕其实是一种很暴力的东西,一种纯净的价值观后面一定是用某种暴力的方式去实现的,这种暴力的方式如果不是金钱的话,那么就是对人的异化。很喜欢梅雪风的这段话:“结局很好的是童话,讲安全的是生活策略,论划不划得来的是生意。爱能点燃某种东西,它最不能承诺的是结局。”
倘若我把我的人生当做一场游戏,那么每个参与到其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人物设定,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角色正向或负向地给我一些东西,这样理解,我好像就没那么讨厌一些人了。我认为任何痛苦都不值得去感激,但应该去接受,接受意味着我们可以平和地去看待事情发生的原因,进而多一种视角去认识自己和世界。反之,纠结于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这么对我这个角度,其实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走向死亡,这么想来,我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些包容和勇气了。
我想要两颗西柚
I want to se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