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看到朋友圈里分享的一条信息,大意是一个女孩向我的朋友求助:女孩正在和一个男孩谈恋爱,男孩的家里是养殖海参的,海参需要烘培后再销往市场。而女孩的妈妈是虔诚的佛教徒,平时吃斋念佛,觉得男孩家的行为和佛教提倡的不杀生相冲突,并不赞同女儿和男生的进一步交往。女生犹豫了。当然,个人信仰是三观的一部分,恋爱和婚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先撇开这点,单纯来看看这位妈妈的执念,希望别人也能按照自己所信仰的教义做事。可是,此之蜜糖,彼之砒霜。护生的观点没有错,吃斋念佛也是个人的选择,但是以此为出发点,来评判别人的行为,未免会沦为偏见的嫌疑。
想起一个佛教故事,释迦摩尼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直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再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逃命,我的命只有一条。”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呢。我现在饿怀了,不吃你我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境,我也不会紧追不舍。”释尊听了慈悲心情,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老鹰大怒,只好和释尊理论:“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鸽子一命,难道就忍心我老鹰饿死。”释尊说:“我不忍心你伤害鸽子,也不想你白白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释尊就取出天平,一边放鸽子,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肉。这鸽子虽小,却无论释尊怎么割,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才平衡了。
因此,宣扬教义是要割肉流血的。不知道那位妈妈要不要效仿佛主,宣传教义呢?弱小的被捕食者是生命,稍微占据优势的捕食者亦是生命。猎捕,对动词发出者和接受者,都是生存残酷的考验。长长的自然食物链,又该保护哪一端的生命。佛教的护生,是对生命的深切关怀。不过尽力而为就好了。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和方便要建立在智慧,理智的基础上,才能自利利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他。同样的,己所欲,勿施于他。我有选择吃素的自由,他人亦有选择养殖海参养家的自由。我可以选择信仰佛教,他人亦可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信教或不信教。罗素说“参差不齐是幸福的本源”。深以为然,一个能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观念的社会,才是一个幸福的社会。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无所谓仁,无所谓不仁,生养万物,并没有想要取得回报。看待万物是一样的,没有因为万物繁华而多爱一些,也没有衰败而憎恶一些,一切随自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