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朵带刺的玫瑰,像极了过去的自己,身上的刺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也把好心的朋友挡在了身外,只有少数理解我性格的人,不会和我计较,但是也不会和我有更深的交流。
不得不说对于我这样的在线下不善于沟通交流的人来说,线上的社群无疑是打开我沟通壁垒最好的一种方式。这样不和人面对面,也没有看见别人说话的那种紧张感,然后和对方也不相识,这样就没有说话的一些沟壑。
现在,我真的改变自己原有的社交模式,使自己成为能够和别人沟通的人。
【1】
潜移默化的一年,突飞猛进了4个月,大家都说我变了,其实我就践行了一件事情,就是每天对一个人好。
对人好需要理由吗?有时是不需要的,有时确实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有时候内心的想法会有两个,这样好呀,可以维护关系呀;这样做干什么,跟自己有没有关系。所以有时候,有了这些想法,自己又会退回自己的舒适圈里去,
于是我就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每天都去强迫自己做。开始真的不适应,因为从心里觉得是很刻意的,但是时间长了,就觉得很好呀,大家都开心呀。所以现在成了每天的习惯,而且我收到了很多的同事力。
【2】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渴求吗?还是因为外界对自己的各种刺激呢,当我向内求认知和改变,重新认识问题的时候,有些事情就会有了答案。
当我逃避痛苦、不愿面对时,只会延长我们所受的考验与苦难。那我在面对痛苦时都会倾向逃避、挣扎、发怒或反应过度,反而使痛苦加剧。所以由于我们的不完美而产生的痛苦也不会自动消失。
如果能坦然面对痛苦而不抗拒,那么痛苦可能就会转变为一份礼物,让我们更有自信,更相信自己,更是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去享受关系给我带来的新的思考。
【3】
对于孩子,以前我真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模式循环过,有用吗?有用,管用吗?只是一时的,过些天又是一个循环。
当我真正的思考关系的重要性,从执念中脱离出来,思考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发现没有什么能够替代她的存在。下面是我对一天早起时的复盘。
早上起来,我又“叨叨”孩子了,其实只是她在镜子前面多站了一会儿等我洗漱完好梳头发。但是在我看来她耽误时间了。我就是以早上时间紧迫,大家找时间赶紧把早上的常规工作干完为理由说她了。
孩子的沉默,是我最好的解药,我意识到出现问题的是我,其一,我起来晚了,所以叫孩子也晚了。其二,当我都做好了,时间有些晚了,我着急走的时候,内心就会有紧迫感,往往情绪会易激惹。
在《共赢》中提到“困境法则”——永远不要把困境看得比关系更重要。相比我们之间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我更应该注重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解决之道在于更好的体现我对孩子的感情,而不是为了对错而争论。
我尝试用问问题的方式解决矛盾,问了自己如下问题。
01.有没有把眼光放到全局来看待整个事件
如果用合理的方式看待早晨发生的事情,那多数是因为我叫孩子晚了,但是我又要赶时间,所以要求孩子各个环节不要有空闲,这就把压力集中到了孩子身上,孩子有反抗是应该的,我要接纳我们之间存在的矛盾,而不是去放大和针对谁。
02.目前的问题除了“叨叨”,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去梳泄。
“梳泄”这个词来源于中医学医理,在这里用于疏通和调畅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首先要停止不停的说教,在孩子厌烦的时候,任何说教即使是正确的也不会被孩子所接受。其次想解决办法,自己送孩子会更晚,那可以选择孩子自己去上学,叮嘱路上注意安全,到了后,传达室打电话;还可以让爸爸趁着妹妹睡觉的功夫,把监控打开,送完姐姐后马上回家。
我们可以学习无条件的爱,就是“你爱他,到底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是谁”。因为“他是谁”,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系,无论他成功与否,无论他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爱他,甚至可能像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的那样“我爱你,但和你无关”。
在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只是蛋糕上那层附带的糖霜,它们就是蛋糕本身——我们获得成功、丰裕人生的坚实要素。
特别开心遇见猫叔,遇见读书营,遇见牛人进化营。现在我的微笑已经感染了很多人,我也会为影响更多的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