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哪吃饭呢?我实在是饿了,好不容易下了床,向兄弟们抛出了这个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去哪吃饭成了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想了一圈,这个问题最后又回到我身上。
那就去李大姐吧。这是我这两天的最爱。
在宿舍躺了两天,两天晚上吃饭都是去的李大姐。人在生病的时候最想吃的,一定是自己小时候家里最喜欢做的。我去李大姐,并不是因为那的菜,而是因为在那里,我可以吃到馒头。
馒头是我悲欢离合,馒头是我一生错过。
家在北方农村,面食为主,馒头我们那叫馍,记忆中蒸馒头的场景总是热气腾腾。老妈厨艺一般,也不喜欢做菜,独对蒸馒头情有独钟。蒸馒头必烧火,先添了一大锅水,家里还存着灶台,现在农村也不多见了,点着柴火,烧了起来。烧火也是个技巧活,火什么时候该大,什么时候该小,什么时候加柴,什么时候通风,都得把握好。开水时候火大一些,等水开了,放上筚子和布,上面放着揉好的馒头,小火慢慢烧着。过不多久,馒头熟了以后,一股香气就从锅盖里散了出去。一旦掀开锅盖,热气混着馒头味腾腾地往上冒。这时候就可以把它们捡到筐中准备吃了。
刚出锅散着热气的馒头最好吃,又香又软。小麦的清香气息特别好闻,很纯粹。细嚼起来还有点甜。
后来我上了中学离开了家,这样热气腾腾的馒头不常见了。在后来我上了高中,高中时候下晚自习一般都十点左右,那时候我晚饭一般六点吃,等到一晚上学习之后,难免肚子会饿,可是学校食堂早已经关了门。同寝室的就想到一个办法,冬天的时候在晚饭的时候多买一个馒头,一般食堂会给个塑料袋子,用塑料袋包着放在暖气片上,下了学后还是热的,回到宿舍,配着提前买好的豆腐乳,当宵夜吃。一个冬天,寝室哥们的一瓶豆腐乳没了。
最后我来了大学,发现有好多好多吃的,我以前没见过也没注意过。我不怎么吃馒头,虽然偶尔还是会想起。
昨天生病后躺倒床上,饿着肚子在想吃什么。还是想吃个热腾腾的馒头,配一个家常菜。于是我找去了李大姐餐馆。李大姐那的馒头,不是刚出锅的,时间一长就凉了,菜也一般般。可是这是周围我能找到唯一一个能吃到馒头的地方。而且还有粥随便喝。
李大姐就这样取代了老干妈成为我的新晋女神。
病了之后脑袋沉沉的,做什么都没有劲。就这样吧,我把阳光献给你,所有光彩只为你,李大姐我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