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出现问题时,总是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外部原因而不愿意承担责任,这可能涉及到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外部归因”或“外部定位”。这种心理机制可能源自于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从而寻找外在因素来解释问题,以减轻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罪责感。这种心理反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自我保护和自尊心的表现。
问:5月4日青年节,我们聊到了青年人应具备“思辨、宽容、自律”的品质。自那以后,我们就聚焦在“思辨”这方面,聊了聊历史上一些伟大思想家的“思辨法”和一些著名的“思辨”命题;聊了聊形式逻辑上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以及论证和反驳的方法;聊了一些思维误区,以及应对这些思维误区的一些方法;聊了一些与人的认知有关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效应。现在我们正在聊一些与人的行为选择有关的心理效应或心理现象,主要聚焦在“自律”方面。我们聊了聊“延迟满足”效应,谈到了对当代年轻人不同的生活选择的态度:要点赞那些为达到目标而“延迟满足”的,要理解那些选择追求当下“小确幸”生活的,要同情那些选择“躺平”游戏人生或者“摆烂”混日子的;聊了聊在许多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将孩子管起来,还是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放开来?聊了“角色效应”,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这个舞台上演员而巳;聊了聊“社会惰化效应”,其心理原因是"搭便车、吃大锅饭、坐享其成",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聊了“木桶法则”,我们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来补己之短处;聊了“贝尔效应”,強调了人们的预期和信心对人的行为活动的重要性;聊了“泡菜效应”,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重大,因此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择校”;聊了“海潮效应”,一个开放、宽容、活力、看到希望、满怀信心的时代,会召唤人才,人才浪潮就会应运而生;聊了“破窗效应”,我们要重视那些看起来小,实则影响力大的问题的解决;聊了聊“瀑布心理效应”,谈到了某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也许会伤别人一世;聊了“共生效应”,谈到了尽量避免由“优越感”导致的“鄙视链”现象。
今天我们聊一聊“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对此,你怎么看?
答:过度理由效应”指出人们在解释行为时倾向于寻找外部原因,特别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原因,而忽视或放弃进一步寻找内部原因。这种心理现象可能导致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错误的评判和解释。
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懒惰”的认知方式。当我们遇到一种行为或决定时,通常会首先考虑表面上的原因,例如外部环境、其他人的影响等。这些原因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分析。然而,真正了解一个人的行为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内在原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观察。
例如,当某人迟到了,我们可能会简单地归因于交通堵塞或其他突发情况,而不去深究是否是因为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或态度。这样的心理倾向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做出不全面和不公平的判断,同时也可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较轻易的解释,从而降低了对自身的自我反省和改进。
在遇到“过度理由效应”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简单地停留在显而易见的原因上,而是积极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尤其是内在原因。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但它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人的行为和决定的真正动机。同时,对于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因表面现象而轻易做出评判。
在理解和应对“过度理由效应”的过程中,思辨能力和宽容心态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和行为选择。而宽容心态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不轻易做出武断和偏见。这些品质都是青年人发展成熟和进步的重要素质。
问:特别是我们自己,当自己出现问题时,总是习惯于或者喜欢找外部原因,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他人身上,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理?
答:当个人出现问题时,总是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外部原因而不愿意承担责任,这可能涉及到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外部归因”或“外部定位”。这种心理机制可能源自于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从而寻找外在因素来解释问题,以减轻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罪责感。这种心理反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自我保护和自尊心的表现。
以下是与“外部归因”相关的心理特征:
自我保护机制: 外部归因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使个人不必承担责任或面对自己的错误。将责任归因于外部因素,使得个人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败感到“有理有据”,而不用感到内疚或自责。
自我认同: 人们倾向于保持对自己积极的自我认同。当面对错误或挫折时,将责任归因于外部因素有助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使自己保持对自我正面形象的认同。
认知省力: 将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可能是一种认知上的省力行为。找外部原因通常较为简单和直接,而深入自省和承认自身错误则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和情感处理。
虽然“外部归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正面的心理功能,但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这种机制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后果:
责任逃避: 过度依赖外部归因可能导致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总是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或环境。
缺乏成长机会: 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缺点,可能阻碍个人成长和改进。
人际关系问题: 过度倾向于找外部原因,可能导致与他人产生冲突或隔阂,因为很少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
因此,对于自己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归因”,而是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进行自我反省和成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勇于改进和学习,是实现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步骤。同时,对他人也要保持宽容和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而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可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问:一个自负的人很有可能不会觉察到、看到自己的问题,如何看这种心理现象?
答:自负的人常常对自己过于自信和自满,很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或缺陷。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自恋性盲点”或“自恋性缺陷”。自恋性盲点指的是自负的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同时低估或忽视自己的问题和弱点。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过错和缺点缺乏认知,而过度强调自己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一种片面的、不客观的自我认知。
自负的人之所以有自恋性盲点,可能涉及到以下心理原因:
自我保护机制: 自负的人可能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以避免伤害自尊心。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强调自己的优点和成功,而忽视自己的问题。
认知偏见: 自负的人可能存在一种认知偏见,即更容易接受和记住与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忽略或淡化与自己不利的信息。这种偏见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
社会比较: 自负的人可能倾向于与他人进行自我比较,并希望在比较中取得优势。这可能导致他们过度强调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问题。
虽然自恋性盲点可能会让自负的人对自己的问题缺乏意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可能会通过经验、他人反馈或自我反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盲点并进行改变。然而,并非所有自负的人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因为自恋性盲点本身可能阻碍了他们对自身的客观认知。
对于自负的人,他们的盲点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包括:
与他人关系问题: 自负的人可能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敏感,过度强调自己的优越性,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和隔阂。
错失学习和成长机会: 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可能会阻碍自负的人学习和成长,因为他们缺乏改进的动力。
自我孤立: 过度自恋和自负可能导致自负的人与他人疏远,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与其他人没有共鸣或相似之处。
对于自负的人,他们有可能从他人的反馈和意见中汲取宝贵的信息,并学会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身边的人也可以采取温和、真诚的方式,给予自负的人正面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盲点,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问:也就是说,要让自负的人自觉地反省、反思自己的问题相当困难,反而外部的环境倒更有可能帮助他改正。
答:正是的。对于自负的人来说,自觉地反省和反思自己的问题可能会相当困难,因为他们常常对自己过于自信和自满,对自己的问题缺乏认知。这种自恋性盲点阻碍了他们对自身的客观认知和自我反省。
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的环境和他人的反馈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其他人可以通过给予自负的人真诚而温和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盲点和问题。这种反馈可以来自亲密的家人、朋友、同事或导师等,他们可以以关爱和理解的态度,指出自负的人可能忽视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此外,外部的环境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促使自负的人面对新的挑战和实践,从中学会谦虚和成长。参与团队合作、接受反馈、面对失败等经历,都有助于自负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尽管自负的人自觉地反省可能较为困难,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在一个理解、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中,他们有机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朝着更加全面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问:“学会谦虚”,你说得非常好!这无论是对一个自负的人,或者是对一个自信的人,学会谦虚对他个人成长非常重要!
答:确实,学会谦虚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品质。不论是自负的人还是自信的人,都可以从谦虚中获得巨大的益处。
对于自负的人来说,学会谦虚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谦虚让他们能够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从中学习和成长。当一个自负的人能够放下架子,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虚心向他人请教和学习,他将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同时也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自信的人来说,谦虚同样是重要的品质。谦虚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接纳新的知识和经验。虽然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品质,但过度自信可能导致自满和盲目自信,使人停滞不前。通过学会谦虚,自信的人可以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的来说,谦虚是一种宝贵的美德,它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建立积极的合作环境。在现代社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学会谦虚并持续学习,才能适应变化和保持竞争力。因此,无论是自负还是自信的人,都应该重视谦虚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和践行这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