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台发动机 好奇心就是认知需求。我觉得,好奇心是与主动性与质疑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古人就说:学则须疑。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全盘接受前人的结论,特别是在没有定论的领域,更需要在已知的学说之中深入,仔细推敲它们有没有道理。这就好象我们进入一座宫殿,我们不满足于只在大堂转一圈就完事了,而要探赜幽微,深入到人所不知的角落,才会发现别样的风景。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比较喜欢一个人旅游,就是因为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去一些不那么热门的景点,领略别样的风光。主动性是指,期望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而不是人云亦云。我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你对某一领域的阅读不够深入时,常常觉得别人说这也对,这那也对。而当你终于静下心来,啃某学科最重要的几本著作时,才会突然发现某人这样说或那样说的理由,这时,你已经不是站在山脚,而是至少站在山腰,有不一样的眼界了。
2.两种好奇心 区别消遣性好奇和认识性好奇。其实,对于消遣性好奇我更愿意称之为“凑热闹”。凑热闹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早期人们对部落事务的关心,以及说某人的闲话,构成了人们交流的主要内容,它还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但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花太多的时间满足消遣性好奇是一件特别浪费时间的事情,也不利于成长,李笑来老师更直言这是个大坑。认识性好奇则是对于求知欲的解决,是深刻地与自己的需要相关的,这种好奇心的满足,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愉悦感,也因此加强了和世界的联系。
3.三个训练法:一、狐猬策略:至少精通一方,还要懂得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实就是把自己打造成T字型的人才,底部很宽,知识面很广,在专业方面又很精。
二、同理心询问 就是训练自己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这其实不容易做到,因为首先我们要对别人有足够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谦卑之心,学会了解别人的世界,别人的视角,以丰富自己的经验。
三、匠人思维 就是一种“打磨精品”的匠人思维。其实,也是一种追求完美的努力。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只有不断希望做的更好,才会对待改进之处敏感,从而对相关的技术感到好奇。高手和普通水平的人差距也在这里:高手为了在本领域拔尖,对所有相关的知识都不放过,都想掌握。而不少人的思想是“做到差不多就行了”,这样的话他就只会有遇到问题才去学习,慢慢地两者的距离就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