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新年Flag不是早已经立下来了吗?
Citespace、坚持每天9点睡5点起、坚持每天30分钟瑜伽、百人目标......
最近三天,你一样也没有自我管理到位!以今日为范本,晚上8点坐下来,本想继续完善课程框架,但是你脑门一热,突然想起“人人字幕组”事件,打开Github,找人人字幕组仓库——刷到独立博客清单——逐个博主网站浏览——分类收藏,2个半小时转眼就没了。
你该怎样理解你这种“自己无法克制的动作”呢?
叮咚!继续翻《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这本教材,它作为发展心理学经典,知识体系较为庞杂,知识点呈并列关系,每次打开都有一种庭院深深感。今日从厚厚一沓中找兴趣驱动,速读“自我理解”这部分。
你理解你自己吗
“自我理解”这个概念,涉及到“自我”的理解层次。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一个世纪前曾提出“自我”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 主我——那个作为认识者和行动者的自我。这个主我,能区分自我和周围世界是分离的,也就是说,不管时间荏苒,“我”依然有不为人知的内在、私密的生活,我就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 客我——是作为被认识的客体的自我,包括所有能使我变得唯一的特性,身体特征、个性、欲望、态度、信仰和人格特质等心理特征,以及作为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角色的社会特性。
所有痛苦皆因你不放过你自己
另一个信息源中,关于“自我认知”的定义: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self-cognition)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将“客我”作为观察“主我”的考官,如何思考我们与世界、我们与他人、我们与自我的关系,必然决定着客我和主我的行为一致性、情感共情能力。说直白点,如果“客我”不能理解“主我”的当下情绪,也就难以理解自身的种种行为。此时,你的肉身和内在一定是背离的,你正处于机器卡壳状态,俗称“痛苦”。
人的一生都将与这三种引发痛苦的情绪如影随形:恐惧、忧伤、焦虑。我们能做的,一是接纳,二通过合理途径及时释放、转化。
在牛年元宵节,回想2020年的两三次失声痛哭、一两次彻夜失眠和头痛时,已不再沉重。更深层次的自我理解,共情自己是你不得不学会的心理资本。通过多次刻意练习,你能成为自己的积极认识者和积极行动者。
在痛苦或状况要失控时,你如何学着放过自己?
驾驭自己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有两个经典隐喻,一个是”洞穴隐喻“。另一个也非常精彩:他将人的理性和感性隐喻为“灵魂的两架马车”,我们一生都在学着驾驭这两匹方向不同的烈马。理性提醒你要按世俗规范和文化模因压抑和克制,感性却只考虑一件事情——不顾一切追随内心,疯狂追求爱与自由,随心所欲,哪怕逾距。
理解自我,要怎样让感性和理性合二为一?
先是觉察,武志红把这个定义为“看见”。你看见自己的痛苦,你看见自己的主我和客我正在背离吗?
我看见了——那些正在发生的不良生理状况:头晕、失眠、头痛,严重时会发烧吧?
此时,我的解药是“书中自有知己”,用快速阅读获取智者先贤生活经验——快速止痛非他莫属。
首先,我会认真向内问询自己,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我会这样,我想要什么,我为此应该怎样处理。
每个问题,先做分类,想清楚一个问题,再进入下一个问题思考。这样,边思考边通过关键词找到源头图书中的关联知识,快速看,快速吸收书中有价值的点,触类旁通,对照自己面临的问题,进行经验比对和科学解释。
最后,我会反复在书中、在心中寻找答案。前后思量,一旦想明白并做出决定,内心会驱动自己完成行动。
理解自我出于对自我认可
儿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很早期。3岁开始,他就可以表达自我概念。3岁半时,儿童就会用大人常说的情绪和态度来描述自己。也会因为强烈的占有欲而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成人比起儿童,却很容易“想多了”,甚至常常把“自我”等同于“自尊”。我如果先给你打电话,会让自己没面子。我如果照你的话做了,没有尊重到自己的感受。诸如此类。
自我概念的另一方面,自尊,是人对自我价值做出的判断及与这些判断有关的感受。
由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会影响到情感体验、将来的行为和长期的心理适应,因而自尊是自我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高自尊能让我们更乐于接纳当前的困难,和面对困难的自己,也更容易将主我和客我互为依存,作出更为积极的行为。
成为心灵的自我养育者,理解你的努力或无奈,接纳你的勇敢和懦弱,达到自我真正的知行合一。痛苦是成长必然的磨刀石,放声大哭也好,彻夜失眠也罢,对自己报以更长期的耐心,以最终获得自我的长期主义复利。
原来“君子不器”,在追求智识见识和专业兴趣时适用,在面对自我痛苦和内在修养时,也有一种“不受所限”、“不破不立”的惬意。试试看!
Changelog
210226 第一次提交
210227 第二次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