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新项目,今天下午开会到五点半多,各个专业提出潜在的问题,总工或解答或记录,一群人在一起体验了一下午的心流。这像极了老喻(公众号 孤独大脑)前两天提到的在“得到”跟罗振宇讨论的情形。老喻写到,“和罗胖开会讨论我在得到上的课。一节一节地过,一个主题一个概念地抠。他抓着电子烟,沉浸其中,有时候踱出会议室,又飘回来。大家用一袋牛肉干充饥,5个小时,5个人集体心流。”
“一节一节地过,一个主题一个概念地抠”,“抠”这个字对我而言就是深入问题的本质。
回想一下这几年的工作生涯。化工工程设计,一套设计下来,需要工艺、管道、设备、自动化、给排水、土建等等十来个专业共同配合完成。工艺是整个装置的核心,所以我们都把工艺专业称为“主专业”,其它说有专业统称为“辅助专业”。辅助专业的工作如何展开,都是由工艺专业的人以提设计条件的形式总体上指导大家。在化工设计院,一般只有学校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人来毕业后假如公司的工艺专业。反之不一定成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来到设计院也可能干管道、材料专业。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干管道、材料也可以通过多学习来转入工艺专业。我大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毕业后一直做管道专业的工作,几年下来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管道要想做到顶尖高手也确实很值钱,但是如果只干管道,那么就离深入了解化工装置运行的本质就渐行渐远了。
今天这次讨论会更是又让自己认识到了这点,很多问题自己插不上嘴。还好,一切都不晚,接下来每个项目自己都会去尝试着做一次工艺模拟,每股物料的性质都掌握,物料属性的变化也要通过软件去仔细观察。
现在我特别想做这事儿的原因除了工作本身外,还有就是我发现,把“本质”二字运用的解决问题上,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例如,上周文章中我提到的“拆”的方法就是去更接近“本质”。除此之外,我还总结出一个规律,至少在我们工程设计上屡试不爽的一个方法,任何问题再下沉一个层级去追问,得到的答案往往更令人兴奋。不用一直往下追问,下沉一级就效果很好。比如,今天讨论流程时提到的一点,烟气后边直接用急冷器解决,多数人可能不会有疑问,反正主要目的是把温度降下来,一次降到200度以下和逐步把温度降下来没啥区别,仅从这个角度看,就还是相对表面的层级,如果下沉一级呢?。还就真的有个同事问了总工,为什么这要用急冷器,三个普通换热器逐渐把温度降下来不行吗?总工回答,就降温而言当然也可以,但这样会在200度至500度那个区间生成致癌物质二噁英,这是环保绝对不允许的。我们其他几个人瞬间觉得惭愧,还以为自己想明白了呢。
所以,无论是开会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抠,还是选择专业方向,亦或是用“拆”或者“下沉一个层级追问”,都是在不断的接近事物的“本质”,而触及到事物本质的那种兴奋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