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欲罢不能》
作者:亚当·奥尔特
推荐语:
在让生活变得更方便的同时,科技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如今,我们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不带公交卡,甚至不带钥匙,只需要带手机。这个小小的电子设备,俨然成了人体“新器官”。
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工作、睡觉,我们总是机不离手,甚至很多人每天早上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起床头的手机看微信、刷抖音,如果手机的电量用光,我们就会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坐立不安,陷入焦虑状态。
然而,不管是爆款文章、抖音美女,还是荣耀王者,说到底,其目的都是为了榨干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那些APP和广告商都赚得盆满钵满,只留下沉迷手机不可自拔的我们,和被荒废掉的大好时光。
但很多时候,我们拿起手机时,明明只是想花五分钟查个资料,为什么放下手机时,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了呢?为何我们的注意力这么容易被抖音、微信和王者荣耀吸引呢?这正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如果我们能理解行为上瘾的运作原理,就可以减轻其危害,甚至学会驾驭它的强大力量,利用它做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好事。
行为上瘾到底有多可怕?
2010年初,史蒂夫·乔布斯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iPad。在苹果公司的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花了整整90分钟的时间,向人们介绍这台体验超乎想象的电子设备,用它写电子邮件,棒极了,用它输入文字,更是妙不可言,它还可以浏览网页、看照片、听音乐、玩游戏……
乔布斯认为,人人都应该拥有一台iPad。而他也是这样做的,面世十年间,各代iPad在全球的累计销量,早已突破了五亿台!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乔布斯曾经亲口承认,自己的孩子从没用过iPad,他甚至在家里颁布了禁令,严格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无独有偶,推特的创始人给两个孩子买了几百本书,却从不给他们买iPad,另一位互联网大佬则给孩子订立了一套“本周不得使用屏幕”的严厉规矩。
这些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仿佛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
更准确地说,让他们感到害怕的,其实并不是电子产品本身,而是这些东西所造成的行为上瘾。
行为上瘾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你明知道一件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但仍然抵挡不住心中的渴望,而且一做这件事就停不下来,这种情况就叫做行为上瘾。
最典型的行为上瘾,莫过于对手机、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的依赖了。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到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对他们而言,玩手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据统计,大多数年轻人每天使用手机和iapd的平均时间,要超过3个小时,部分重度用户甚至能达到6小时以上。换言之,他们把自己四分之一的时间,都耗费在了电子产品上面。 如果按照中国的人均寿命来计算,这些年轻人一辈子玩手机的时间,将超过19年!
浪费时间还不是最可怕的,有87%的人表示,自己在使用手机时有头昏脑涨的感觉,而微软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已经不足8秒,甚至还不如一条金鱼。也就是说,手机成瘾正在让人类的注意力不断萎缩。
另外,除了手机里的网络游戏、社交媒体之外,赌博、购物,甚至是性爱,都会导致行为上瘾。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在发达国家里,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上瘾,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变大。
想想看,我们每天只有24个小时,如果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各种成瘾行为中,那就等于我们放弃了对人生的自主权,拱手把自己的人生交到了别人手里。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可悲呢?
行为上瘾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也许你会问,我也知道迷恋手机、迷恋游戏是不对的,但为什么就是管不住自己呢?这就要从行为上瘾的成因说起了。
书中讲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科学家在老鼠的大脑里植入了一根探针,当老鼠碰到笼子里的机关时,探针就会产生微小的电流,刺激老鼠的大脑。大多数老鼠被电几次之后,就会吸取教训,离那个机关越远越好,但没想到,其中有一只老鼠不但没有远离机关,反而在笼子里蹦蹦跳跳,不断触碰机关。在短短12个小时里,这只老鼠不吃不喝不休息,以5秒一次的频率,连续触碰了7000次机关,直到力竭而死。
最初,科学家对这一现象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们重复做了多次实验,终于确定,在老鼠的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它与上瘾行为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家把这个部位叫做“快感中枢”。
后来科学家又证明,人类的大脑里也存在快感中枢。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如果对抑郁症患者的快感中枢进行刺激,患者就会感觉很快乐,但当停止刺激后,他们又会恢复到抑郁状态。更糟糕的是,这些患者已经知道快乐是什么感觉了,于是,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寻求刺激,想再次获得那种令人上瘾的快乐。
更惊人的是,科学家分别对瘾君子和游戏玩家的大脑进行了监测,最终发现,当一个痴迷游戏的人打开游戏时,他大脑神经元的运行模式,与瘾君子注射海洛因时的运行模式完全相同。虽然海洛因的作用更直接,能比游戏产生更强的响应,但两者大脑神经元运行的模式却是一模一样的。
无论是玩手机、打游戏,还是赌博、吸毒,当我们在做这些令人上瘾的事情时,大脑就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它会刺激大脑的快感中枢,从而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快感。
但这种不正常的快感,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因为大脑会逐渐习惯这种刺激,每一次释放多巴胺的量将会越来越少。到了后来,如果你想获得更多快感,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剂量,比如,吸食更多的可卡因,投入更多的钱赌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玩游戏、刷抖音,等等。
但为什么瘾君子明知毒品会毁了自己的生活,还要继续服用毒品呢?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刷抖音、玩游戏是浪费时间,还是管不住自己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无论是瘾君子还是重度手机用户,都从自己痴迷的事情中获得了强烈的快感,这种快感使他们宁愿牺牲长期幸福,也要换取短暂的爽快感。
哪怕这些事情的吸引力减弱了,但瘾头仍然存在,即使做这些事情的快感早就没有了,但上瘾者对打游戏、刷抖音的渴望、给自己来上一剂药的渴望、借来更多钱投入赌桌的渴望,却一点儿也没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