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二中陈欢老师:《惟“实”而已——2024届高三备考经验》
一、七点基本经验
1.认识自己——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
2.不猜不押,类型优先
3.做卷讲卷,重质不重量:知道考什么;认可答案;明了扣分原因;知道改进点
4.善讲答案才是高手
5.狠抓默写和作文:重基本规范、重个体问题,不求多模型
6.选好题,出好卷:科学性、考点有价值;重选题磨题
7.抓好低端和高端生辅导:举全组之力
二、不同板块复习的注意点
(一)现代文阅读1:
1.选择题要学生讲清三个层次——答案;其他选项的错误点;属于哪种错误类型;做题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2.重视主观题,讲清答题逻辑(答案与题目的对应性)
现代文阅读2:
1.转变思路,淡化框架知识复习,强化命题指导
2.多强调文本依据:形式与内容皆服务于主题3.多强调答题规范,多展示学生答案:问题答案、优秀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1.多做多练,强化翻译
2.把读懂诗歌作为第一追求,用读懂和审题来促进分数增长(而非一味地讲题目):学生如果能自己解读诗歌,做题一般不会存在问题
(三)语用题:
1.要突出重点,狠抓语病和连贯(语句补写)2.面面俱到,全面接触各种题型
(四)作文
1.选好题,命好题
2.提供三类作文:仰望对象、模仿对象、反思对象
3.通过面批,指导学生各显神通
4.关注书写三、对学生的指导
1.重压之下学会选择抓大放小、抓弱放强、抓实放虚、抓细放粗、抓新放熟
2.少在意分数,关注能力提升提升读文、读题、答题、书写能力。
杭州研究室金瑞奇老师:语文复习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明确方向,理解趋势
1.按照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确立选择复习材料和复习的立意
2.关注思维,引导培养综合、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应时代需求,注重基础知识,融通培育跨学科的能力
二、几点建议
1.对标学业质量描述,研究真题,找到对应点2.梳理教材核心知识点,应教尽教,不可疏忽3.精选复习内容,设计典型任务,防止静态讲解
4.遵循认知规律,在情境运用中巩固和运用知识要让学生先接触命题文本、材料和题目、问题,阅读思考,再理性归纳总结——先梳理语言材料,后探究规律,不要反过来先在自我感悟、建构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点拨提升;
通过追问,追根溯源,还原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怕出错,暴露问题创设合宜的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重在“补点搭架”上,关注、弥补学生的思维盲点、漏点、断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形成知识的框架。
5.强调回归本源,聚焦阅读、表达关键能力,训练思维语文要做题,但语文绝对不能光刷题!没有输入,不可能有输出!
阅读和写作可以融通!
写作文是需要的,但平时更多的是书面表达训练!
写作不是文采第一,是思维第一!
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追求文|水小琴
高三的语文复习课,高强度的学习使学生很容易陷入疲惫和怀疑,我们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我觉得有两个关键词:高效、精细。
何为高效?
简单地说,就是在规定地时间内能做更多的事,而且还能做得有水准。在40分钟的课堂上,要做更多的事,就要删减不需要在课堂上做的事。比如对作业答案。对答案,通过投影的方式在课下就能解决,就不需要老师上课读答案学生听写答案。比如课堂练。可以课前完成的习题绝不在课上写,除非这个习题是为了运用或延申知识点的学习。但限时的、训练学生题感的课堂练除外。
比如在课上播放与教学无关的视频。这样的预备铃时就可以播放了,铃响立马关掉,全体进入上课状态。当然,与教学有关视频导入除外。
比如教师什么时候进教室。提前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而不应铃响了才跑进课堂,否则人站定、气喘匀、打开课件,3分钟已经过去。那么,如何能让复习更有水准?我以为,我们的课件应该是更加精简的。课件上只投影需要聚焦的内容,
比如知识点的梳理,比如学生讨论的问题,但不应该出现诸如“文段翻译”“设题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老师备课时需要的资料但未必是学生完全需要,其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应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流出来,而不应是大片大片投影,这样就没有了重点。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应紧扣学生的问题。在作业或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简单粗暴,常一题讲到底。这样的后果是:那些原本对语文就没有什么兴趣、常常不记笔记的同学被我们讲睡着了;那些原本还想打起精神的人被我们讲得走神、昏昏欲睡;那些对学习有热情投入的人,可能还会认真听,但我们却在浪费这样的学生的时间。当然,我这样的因果关系并不严谨,教师当然没有这么大的作用。
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讲评,真的有逐题讲的必要吗?特别在我们批过作业或试卷的情况下?我们的讲评改如何做才能让学生觉得有需要,而不是听不听都差不多?那要让就要立足学生的问题。批改后整理出学生的典型问题,投影相关的学生答案,从文本出发分析这样理解为什么是错的,以及从文本出发可以得出什么答案,最后甚至能总结出这道题目或这类题目的答题注意点——这样的作业讲评,就不是简单的报答案,而更侧重于思考方式的交流,同时也会实现作业质量的正向循环,“学生感受到老师会认真批改我的作业,我要更认真地做作业才好呢”。
这样的流程,当然非常精细。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常常想着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学情,否则不可能有有针对性的课堂。需要我们了解教学规律,那么在错误类型分析的时候就自然会更倾向于使用归纳思维(是先举例再讲方法)而不是演绎(先呈现方法再举例)。
跳出自己的便利之后的教学,当然就会很费力。以简单的方式处理作业、讲评作业,老教师可能不需要一小时就完成了备课,但精细之后,新老教师在备课的时间投入上不会有很大的区别。
这样当然也很辛苦,因为工作量减不下来。但当你站在台上,学生抬头看着你,跟着你的思路流转沉浮,高兴的时候还会蹦出一句“原来是这样”,你也因此会获得一种满足感,会觉得快乐,会觉得被尊重。
这种快乐,可比一句“祝老师节日快乐”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