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从心理的层面上说,包含以下三种观念:强力受惊的观念、受伤的观念和影响整个有机体后果的观念。弗洛伊德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阐释创伤的概念:“如果一种经验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使得心灵受到强烈的刺激,且个体一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谋求适应,从而使心灵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那么,这种经验为的就是创伤性的。”弗洛伊德认为创伤与执着总是联系在一起,对创伤发生之时的执着就是病源所在,甚至各种神经症及正常人都含有这样的一种执着,即与现在和将来失去联系,完全沉迷于回忆过去的事件之中。例如“悲伤可视为对过去某事的情绪执迷的好例或原型,……有些神经病却可成为病态的悲伤。”
二、从《墙上的斑点》看无意识理论
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最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察觉。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应该努力发掘意识的冲动,捕捉人脑中一闪而过的感觉和印象。《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的意识流的小说代表作,它描写了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联想。作者通过描述人物的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态,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尽可能避免搀入异之物与外在杂质”。她认为要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就要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小说家应该抓住的重要因素是人性,是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让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实自发现展现出来,因为对于相同的客观真实,人们的感受并不相同。她在《论现代小说》中指责物质主义者,“他们的肉体存在,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活生生的,日常性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又让我们能又选择地对之放肆和不恭”,“他们之所以令我们失望,正是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躯体,而不是灵魂。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普通的一天中的内心活动考察一下吧。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烙刻在心头的印象,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就像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的簇射,当这些原子坠落下来,构成了星期一或星期二的生活,其侧重点就和以往有所不同,重要的瞬间不在于此,而在于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