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慢的走着,走在空空的清冷的商业街上。环顾四周,连自己的影子也没有,还好看到了湿漉漉的脚印。淋湿了的还有店铺的青砖黛瓦和水泥板街面的青苔。
这雨也奇怪,说是下又不觉得,说它不是下,却像烟雾似的飘,丝丝缕缕只有仰起脸才能觉察到。于是我仰着脖子走路,因为雨淋在头顶上凉的令人心悸,飘洒在脸上则有酥润感。我的脸皮厚实。街上的空气弥漫着森林或夜里才有的潮湿融和着霉菌味;不是呛鼻,而是嗅到身体生凉。

嘭、嘭,两响声惊的人心慌。是猫,一定是猫?不是,是两朵枯萎的木棉花掉在了地上。也是呀,没有了经营,没有任何东西(食物),自然少了鼠鸟昆虫,何来的猫呀!那是一棵刚高过房顶的木棉树掉下的花朵。这条街上再没发现其它的木棉树。它的树冠只剩下几个枝条,梢上还挂着几朵暗红略黑色的花朵,应是生长条件不够所致。看了一下我移开了视线,慌乱的转过头,担心再掉下花朵摔在面前。
诶,高耸的“伦敦塔”上的招牌有点奇怪。哦,是红树林囗(商)业街,少了一个字。少的恰恰是商。想想,无人之境“商”从何来?无商气那来人气、生气?且不说如此规模的“招商引资”要消耗掉多少普通人的汗水,破灭了多少家庭的希望!怪不得同行的杰哥不肯下车,只探出头说:“之前多繁华啊!怎么会这样?”“你去走走吧。看不得,看了难受”。这条商业街我是第一来,它是在原来集市的基础上改建的,还是按照“红树林(文化)搭台,特产风俗(经济)唱戏”的理念新建的,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等等,无所了解。去找路人打听一下?这个念头只一闪我自己先否定了,还是不给别人添堵的好。至于它曾经是什么样的红火,靠什么支撑或者成就它,尽管我费劲的去想去构建却没有结果。
街外的路旁边竖着一个牌子:想你的风吹到了红树林。使我想到了红树林,想到红树林心里又是一惊,红树林没事吧?红树林商业街的衰败不会因为是红树林~~,我想到了台风“亚马逊”“摩羯”,想到了商业与养殖业的过渡开发。急忙转身往海边方向看。这阵的雨明显得大了,打的脸生疼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