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三线建设之精神
作为一个有幸生活并在都匀这座城市工作的干部职工,几次到三线博物馆的参观、不时的听到一些年长的老同志的述说,了解到都匀这座城承载了太多上世纪大三线建设时期的故事,了解到三线建设者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挥洒汗水,为建设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辉煌事迹。
我们知道,三线建设用了20年时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设了2000多家现代工矿业企业及科研院所,三线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建设了45个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仅军工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有20余万名。就像我们原来山沟沟的的小城镇都匀在三线建设注入工业化能量后,如083基地、504基地等等,带动了当地就业、发展了当地经济。而这些都是数百万建设者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才换来的,这种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在当代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都匀市三线博物馆我去了有5次吧,每次来的感觉都有些不同,每次看的一张张图片、一幕幕场景,还有那一口大黑锅,一盘盐水成为他们劳累过后最甜蜜的回报,他们用自己瘦弱的身躯建设了一个个生产基地,时光染白了他们的头发,雕刻了他们的脸庞,从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却已是白发苍苍的垂暮之年。或许他们的双手早已洗不出颜色,但却是这双手照亮了都匀六七十年代的寒冬。
他们没有姣好的容颜,没有华丽的衣裳,但只是平凡的脸庞,简朴的粗布短衣,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一台台简单的机械却凝聚了三线建设人们所有的心血,昏暗的灯光照不明他们的神情,却指引着他们在一个个低浅不一的隧洞里探索着祖国的未来,汗水变成了脚下的轨道,他们的身躯变成了载满希望的列车快速奔驰在历史的流逝中,忽明忽暗,像大海中的灯塔却永远也不会消失。
三线建设为新世纪的重大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三线建设为我国留下的物质遗产,至今仍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的基础,可以说三线建设就是西部大开发的“前奏曲”。
作为步入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善于从三线建设精神中查找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不足,同时善于从三线建设精神中汲取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挥洒汗水、一往无前,奋勇谱写属于青年人的炫彩篇章。